天安字典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时间: 2025-05-23 21:11:41

诗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21:11:41

原文展示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作者:李煜 〔五代〕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妆容刚刚完成,肌肤如雪般明亮,
春殿里的嫔妃们鱼贯而列。
笙箫的声音在水云间飘荡,
重重地按响霓裳羽衣曲,歌声回荡不绝。
临近春天,谁又能再撒下香屑?
醉意之中,轻轻拍打栏杆,情意绵绵。
归来的时候,别放红烛的光芒,
等着踏着马蹄在清冷夜月下归来。

注释

  • 晚妆:指傍晚时分施的妆。
  • 明肌雪:明亮如雪的肌肤,形容女子的美丽。
  • 嫔娥:指妃嫔和美丽的女子。
  • 笙箫:古代乐器,常用于合奏,表达人们的欢乐。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是一种古代舞曲。
  • 飘香屑:撒下芬芳的香料。
  • 阑干:指栏杆,诗中暗示女子的柔情。
  • 马蹄清夜月:在清冷的夜晚,骑马归来,暗示归途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南唐后主,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重视文化艺术,尤其是在词作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李煜的词风细腻柔美,情感真挚,常表现个人的哀愁与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写于李煜晚年。作为一个失去国家和权力的王主,他的词常常流露出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此词通过描绘宫廷女子的妆容和乐声,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华丽而又略显哀愁的场景。开头两句描绘了女子妆容的精致,肌肤如雪,暗示着青春与美丽的短暂。接着通过“春殿嫔娥鱼贯列”展现出宫廷的繁华,反映出李煜对那种繁华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笙箫吹断水云间”则将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乐声如水般流淌,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李煜通过“重按霓裳歌遍彻”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执着与怀念,仿佛回到那段愉悦的时光。

值得注意的是,“临春谁更飘香屑”一句,表现了对春天到来之时的无奈,似乎春天的气息已经不再美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最后两句则是对归来的期待,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突显了李煜词作中常见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妆初了明肌雪:描绘女子妆容初成,肌肤如雪般洁白,强调了其美丽与娇嫩。
  2. 春殿嫔娥鱼贯列:春天的殿堂中,嫔妃们如同鱼般一字排开,展现出繁华的宫廷生活。
  3. 笙箫吹断水云间:乐器的声音在水天之间飘荡,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气氛。
  4. 重按霓裳歌遍彻:反复演奏霓裳羽衣曲,增强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5. 临春谁更飘香屑:春天来临之际,谁还会撒下芬芳的香屑,暗示美好事物的流逝。
  6. 醉拍阑干情味切:在醉意中轻拍栏杆,情感深厚,流露出内心的思念与情感。
  7. 归时休放烛光红:归来时不必点燃红烛,暗示对昔日辉煌的怀念。
  8. 待踏马蹄清夜月:等待在清冷夜月下骑马归来,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肌肤如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
  • 拟人:笙箫的声音如同人声在水云间回荡,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李煜内心的无奈与对过去繁华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肌雪:象征年轻和美丽,隐喻青春的短暂。
  • 嫔娥: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宫廷的繁华。
  • 笙箫:象征欢乐与和谐的生活。
  • 霓裳:象征美好与艺术的结合。
  • 阑干: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马蹄清夜月:象征归来的期待,暗示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煜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晚妆初了明肌雪”中的“明肌雪”形容的是哪个方面?

    • A. 风景
    • B. 女子的妆容
    • C. 宫廷的繁华
    • D. 音乐的旋律
  3.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 A. 琵琶
    • B. 笙箫
    • C. 二胡
    • D. 古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同样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
  • 《如梦令》(李清照):描绘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煜的词更显悲怆,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女性的柔情与细腻。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煜词全集》
  • 《五代十国史》

赏析

  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本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经过李煜和周后的发现和亲自整理,此时于宫中演奏起来,自然欢愉无比。所以不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彻”,由此也可想见作者之耽享纵逸之情。   词的下片是描写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临春”一句明是写香,暗是写风,暗香随风飘散,词人兴致阑珊,由“谁更”二字而出,更显得活泼有致。“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写醉态,写尽兴尽欢妥贴至极。到这里,作者有目见的欣赏,有耳听的享受,有闻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饮而生的意态,正是极色、声、香、味之娱于一处,心旷神驰,兴奋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无以自拔。结尾二句,写酒阑歌罢却写得意味盎然,余兴未尽,所以向来为人所称誉。《弇州山人词评》中赞其为“致语也”。今人叶嘉莹曾详评此句:“后主真是一个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而且‘踏马蹄’三字写得极为传神,一则,‘踏’字无论在声音或意义上都可以使人联想到马蹄得得的声音;再则,不曰‘马蹄踏’而曰‘踏马蹄’,则可以予读者以双重之感受,是不仅用马蹄去踏,而且踏在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闻有得得之声入耳矣。这种纯真任纵的抒写,带给了读者极其真切的感受。”读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痴醉心情,也可视清静朗洁的月夜美景,更可见作者身上充盈着的文人骚客的雅致逸兴。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意兴流畅挥洒,语言明丽直快,情境描绘动人。作者从个人宫廷生活场面出发,虽然带有较为浓郁的富贵脂粉气,未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艺术描绘生动逼真,情景刻画细腻动人,由喻象中见情思,于浅白处见悠远,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功力,是“写得极为俊逸神飞的一首小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七夕 赤嵌夕照 竹溪寺 鲫鱼潭 凤岫春雨 梅林分韵得作字 灵岩 谢人送茶 湖州道中 虞山访李孟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癶字旁的字 千仓万库 公乘 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眼开头的成语 德字篆书怎么写?这份德字篆书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篆书学习 李白描写祖国山水的诗_李白山水诗的经典赏析 蜻蜓撼石柱 齿字旁的字 云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云字成语解析及用法 锦屏射雀 姐儿 荆天棘地 包含击的词语有哪些 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简爱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简爱繁体字正确写法 尢字旁的字 阴泉 形容高的字有哪些_带高的汉字大全 始终不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