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14
赠诸进士
作者:柳开 〔宋代〕
今年举进士,必谁登高第。
孙传及孙仅,外复有丁谓。
到京见陈访,好尚同韩洎。
馆中诸仙郎,纶阁贤三字。
翰林四主人,列辟群英粹。
奔腾走大名,淜轰天邑沸。
怒浪航斯济,骏蹄御良辔。
缘险径梯空,饿肠劳填味。
我何为欣欢,名身苦将悴。
北塞绝戎勋,南荒政遭坠。
焦焦家殚穷,口众食增累。
雏豝余十辈,业学莫能器。
发白壮心衰,不觉老之至。
跼缩步九衢,羞畏同腐婢。
仰瞻尔数子,吾道终焉寄。
无为忽于予,斯文幸专继。
今年参加进士考试,谁能登上高榜呢?
孙传和孙仅,外加丁谓也在其中。
到京城见到了陈访,品味和韩洎相同。
馆中诸位才子,都是有名的贤士。
翰林的四位主人,汇聚了众多英才。
奔走之间名声大噪,像波涛汹涌的天邑。
怒涛之下船只航行,骏马驾驭着良好的缰绳。
沿着险峻的道路艰难前行,肚子饿得难以忍受。
我为何会感到欢喜,名声却使我痛苦。
北方的边塞没有立下功勋,南方的政务遭受失败。
家中日渐贫困,口粮不足加重负担。
剩下的只有十个弟子,学业无人能成器。
头发渐白壮志难酬,未觉已老到来。
缩手缩脚走在街上,羞愧得像个仆人。
仰望诸位年轻人,我的理想终究寄托于你们。
无意间对我产生影响,希望文才能够继续传承。
柳开,宋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而有思想深度。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科举考试之后,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进士的祝贺,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待和个人对名利的思考。
《赠诸进士》以恭贺的形式寓含了诗人对进士们的期许与寄托,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失落和无奈。诗中通过对名人和士人的描述,展示了当时科举的竞争激烈与士人的风采。然而,诗人在欢喜之余,更表达了对世事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的开头便提到“今年举进士,必谁登高第”,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期待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名声的迷茫与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尤其是“我何为欣欢,名身苦将悴”一句,浓缩了诗人的苦闷与对名利的反思,似乎在质疑名利所带来的真正快乐。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整体结构严谨而富有节奏感。在意象方面,诗人通过“怒浪”“骏蹄”等描绘了士人追逐名利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暗示了个人理想的渺小与脆弱。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年轻的进士们,表达了对他们的期待和寄托,体现了代际之间的传承与希望。整首诗在恭贺与自省中交织,展现了柳开对时代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科举的期待与对名利的思考,既有对后辈的寄望,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揭示了士人阶层的复杂心理和社会现实。
“今年举进士,必谁登高第”中的“高第”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孙传及孙仅”的“孙”是指谁?
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在最后几句中体现得最明显的是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