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6:33
幽谷泉
作者:欧阳修 〔宋代〕
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遶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在石头间玩弄泉水,追寻源头深入幽谷。
泉水旁边有乡野人家,四周环绕着深深的竹林。
灌溉稻田满是春意,溪水绕着茅屋流淌。
泉水清甘,滋养着生长的树木,
潺潺的水声在春冬之间不断,日夜响起在山间的曲折。
自言已到白头,仍然不习惯遇见红尘。
想必我该受到怀疑,每次来这里听水声总觉得不够。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以散文见长,同时在诗歌创作上也有重要地位。欧阳修提倡“古文运动”,“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创作背景:
《幽谷泉》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宁静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尘世的厌倦。
《幽谷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全诗共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幽谷中的泉水、野人家、竹林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在“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中,传达了自己对泉水的亲近和对自然的探寻。
下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已是白发苍苍,却仍对自然的声音充满渴望,体现出一种不愿被尘世繁华所困的精神追求。在“未惯逢朱毂”中,诗人对红尘的厌倦与对自然安宁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透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尘世繁华的不屑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幽谷泉水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踏石弄泉流”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对朱毂的态度是:
诗中描写自然的意象有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