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7:2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7:20:15
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
荒年丝价贵,未敢议寒衣。
听说萍乡县的每家每户都有绢机。在丰收年里,丝绸的价格很贵,大家都不敢谈论买寒衣的问题。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农村经济的真实状况,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退庵,南宋诗人,政治家,以词和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关注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对经济的关注。
《萍乡》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萍乡县的生活状况,表现出作者对乡土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对时局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写出萍乡县的特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一种典型的乡村景象,但紧接着的“荒年丝价贵,未敢议寒衣”则揭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即使有绢机,在荒年的困境下,丝绸价格高昂,农民们仍然无力购买冬衣,这种经济压力使人感到无奈和悲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质朴的叙述,将民众的生存压力生动地呈现出来,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深重的忧患,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现了农村经济的困境和农民的生活压力,传达出对民生的关注与同情。
诗词测试:
萍乡县以什么为特产?
在荒年,丝绸的价格如何?
诗中提到的“寒衣”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艰难与人民的苦楚,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经济状况的陈述,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社会的批判。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全面理解《萍乡》这首诗的内涵与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