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28:43
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
作者:李德裕 〔唐代〕
丞相鸣琴地,何年闭玉徽。
偶因明月夕,重敞故楼扉。
桃柳谿空在,芙蓉客暂依。
谁怜济川楫,长与夜舟归。
在丞相的琴声之地,何年才封闭了那玉徽的门扉。
偶然在明月的夜晚,轻轻打开了那熟悉的楼扉。
桃树与柳树的溪水依然静在,芙蓉花下的客人在暂时依偎。
有谁会怜惜那济川的舟楫,常伴随着夜晚的归舟。
作者介绍: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惟忠,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曾任宰相,文学造诣深厚,诗风清新,常以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德裕任职期间,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西湖的美景激发了他的诗情,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展现了李德裕在月夜西湖游玩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开篇以“丞相鸣琴地”引入,既点明了地理位置,又隐含了文人雅士的情怀,使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感。而“何年闭玉徽”则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中间几句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桃柳相依,芙蓉花下的客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而最后一句“谁怜济川楫,长与夜舟归”则将诗的情感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生命旅程的思考,既有对归宿的渴望,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体现了李德裕的艺术才华和对人文情怀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西湖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李德裕的《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主要描绘了哪个地点的美景?
诗中“丞相鸣琴地”意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春江花月夜》:同样以月夜为主题,描绘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鹿柴》:王维通过描写山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李德裕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更为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