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34
万类半已动,此心宁自安。
月沉平野尽,星隐曙空残。
马渡横流广,人行湛露寒。
还思犹梦者,不信早行难。
万物都已开始活动,我的心情怎能安宁?
明月已沉入广阔的平原,星星在曙光中渐渐消失。
马儿渡过宽阔的河流,人们在清晨露水中行走,感到寒冷。
我还在思念那些如梦般的人,难以相信早行是如此困难。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早行》创作于诗人清晨出行时,表达了对早晨的感受和内心的思索。诗中的景象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早行》通过描绘一个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即将出行时复杂而细腻的心情。诗开头“万类半已动,此心宁自安”,表明在万物复苏的早晨,诗人的心情却无法平静,似乎对即将踏上的旅程心存忧虑。接着,诗人利用“月沉平野尽,星隐曙空残”描绘了一个美丽又略显孤寂的清晨场景,月亮和星星的隐去象征着黑夜的结束和新一天的开始,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马渡横流广,人行湛露寒”生动地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情景,马匹在宽广的河流中渡过,行人在寒冷的露水中行走,进一步强调了早晨的寒冷和旅程的艰辛。最后一句“还思犹梦者,不信早行难”则显露出诗人对过去的思念,以及对早行之苦的感慨,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苦楚,反映了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旅途的思考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中“万类半已动”意指:
A. 万物已完全复苏
B. 万物开始复苏
C. 万物依然沉睡
D. 万物开始凋零
“人行湛露寒”中“湛露”指的是:
A. 清晨的阳光
B. 清晨的露水
C. 晚上的寒露
D. 雨后的湿气
诗人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早行的热爱
B. 对旅途的无奈与感慨
C. 对梦的追寻
D. 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