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郭之赴廷试》

时间: 2025-04-27 09:04:32

诗句

半生铁砚不偿劳,揽镜惊心已二毛。

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

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

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04:32

原文展示

送郭之赴廷试
作者: 李吕 〔宋代〕

半生铁砚不偿劳,揽镜惊心已二毛。
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
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
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

白话文翻译

我辛辛苦苦半生,磨砺的铁砚也未能回报我多少,照镜子时惊觉自己已是白发苍苍。
捕捉猛虎的本领,正是需要年老的手艺,而将贵重的貂皮衣服却不愿意送给年轻的孩子们。
九天之上,日月犹如晨霭般笼罩,三峡的鱼龙在夜晚的涛声中沉寂。
听说西湖的美景冠绝天下,那里的水光山色令我忍不住挥笔描绘。

注释

  • 铁砚:一种磨墨的工具,象征艰辛的学习生涯。
  • 揽镜惊心:照镜子时惊慌地发现自己已经年老。
  • 缚虎:比喻掌握高超技艺。
  • 插貂:指穿戴华服,象征地位与权势。
  • 九天日月:古代宇宙观,象征广阔的天地。
  • 三峡:长江三峡,著名的自然风光。
  • 西湖:著名的湖泊,以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年代,身处文人竞争激烈的环境。其诗风多表现对学业、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郭某赴京参加廷试之际,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郭之赴廷试》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以对友人的送别为引子,展开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思考。首句“半生铁砚不偿劳”道出了诗人多年的辛苦与无奈,他默默奉献、勤奋学习,却似乎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接着“揽镜惊心已二毛”,通过照镜子发现白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意在表达对于技艺与地位的珍重,老当益壮的精神,亦可看作对年轻人未来的期许和担忧。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以“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传达出一种对宏大自然的敬畏与安静的思考。

最后一句“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展现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西湖的美丽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激励着他继续创作与奋斗。整首诗以送别为契机,折射出诗人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生铁砚不偿劳:表明自己为学业付出了辛劳,但收获甚微。
  2. 揽镜惊心已二毛:通过照镜子感到惊讶,意识到自己已是白头,感叹岁月的无情。
  3. 缚虎正须还老手:比喻年长者的技艺仍然重要,强调经验的价值。
  4. 插貂未肯付儿曹:不愿意将自己的成就和财富轻易交给年轻人,体现对后辈的担忧。
  5. 九天日月披晨翳: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广阔。
  6. 三峡鱼龙息夜涛:描写了三峡的宁静,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7. 闻说西湖冠天下:表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8. 水光山色动挥毫:鼓励自己继续创作,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铁砚”比作辛苦学习的象征。
  • 拟人:自然景象“日月披晨翳”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水光山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对友人赴京应试的祝福,以及诗人对时间流逝、自我价值的深思。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强烈的理想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砚:象征着艰辛的学习与努力。
  • 镜子:象征自省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强大的能力与经验。
  • :象征财富与地位。
  • 九天日月:象征广阔的世界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 西湖:象征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吕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半生铁砚不偿劳”中“铁砚”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学习与努力
    • C. 年龄
    • D. 地位
  3. 诗中提到的“西湖”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诗人的家乡
    • C. 诗意的追求
    • D. 友人的去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展现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迈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色。
  • 王之涣《登高》:同样反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在意象和抒情上更为直白和雄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李吕生平与作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白话文翻译》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曾仲躬侍郎三首 其一 呈齐之二首 其一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 其一 寄韩仲止主簿 寄梁从善 在伯用沅陵韵见贻次韵 姑苏道中 臧正卿示旧所唱酬秋字韵诗轴要季承同用韵赠 祝君适中折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曰玉梅曰含笑者为况名乃适中自制人鲜知之题五绝以广焉 其三 望金华山绝句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乱世凶年 长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迁格 氏字旁的字 解衣抱火 荣惧 逐浪随波 宝盖头的字 辽板 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盗玉窃钩 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五范 夷然自若 青门解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