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陕府通判孙状元兼简令弟秀才》

时间: 2025-04-30 23:01:38

诗句

商山留滞再经年,咫尺无由见状元。

会赦未教归北阙,高歌应合遇东园。

寸心谩道如弦直,两鬓难禁似雪繁。

兄弟相知情未改,著书呼取屈原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1:38

原文展示:

商山留滞再经年,咫尺无由见状元。会赦未教归北阙,高歌应合遇东园。寸心谩道如弦直,两鬓难禁似雪繁。兄弟相知情未改,著书呼取屈原魂。

白话文翻译:

在商山滞留又过了一年,近在咫尺却无缘见到状元。虽然得到赦免,但未被允许返回北阙,高歌应当在东园相遇。内心虽坚如弦直,但两鬓白发难掩岁月痕迹。兄弟间的情谊未曾改变,著书呼唤屈原的灵魂。

注释:

  • 商山: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
  • 状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此处指孙状元。
  • 会赦:得到赦免。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 东园:地名,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相会之地。
  • 寸心:指内心。
  • 谩道:徒然说。
  • 弦直:比喻心志坚定。
  • 两鬓:指鬓发。
  • 似雪繁:形容鬓发如雪般白。
  • 兄弟相知:指与孙状元的兄弟情谊。
  • 著书:写作。
  • 呼取:呼唤。
  • 屈原魂:屈原的精神或灵魂,此处指追求高尚理想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有“王右丞”之称。此诗写于他在商山滞留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禹偁在商山滞留期间写给陕府通判孙状元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能相见的遗憾,同时也抒发了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首联写诗人因滞留商山而无法见到状元,流露出无奈与遗憾。颔联以“会赦未教归北阙”暗示了政治上的失意,而“高歌应合遇东园”则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憧憬。颈联通过“寸心谩道如弦直”和“两鬓难禁似雪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外在的衰老,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张力。尾联以“兄弟相知情未改”强调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著书呼取屈原魂”则表达了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屈原精神的呼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因滞留商山而无法见到状元,表达了无奈与遗憾。
  • 颔联:通过“会赦未教归北阙”暗示了政治上的失意,而“高歌应合遇东园”则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憧憬。
  • 颈联:通过“寸心谩道如弦直”和“两鬓难禁似雪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外在的衰老。
  • 尾联:以“兄弟相知情未改”强调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著书呼取屈原魂”则表达了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寸心谩道如弦直”将内心比作弦,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坚定。
  • 对比:如“寸心谩道如弦直”与“两鬓难禁似雪繁”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坚定与外在的衰老。
  • 拟人:如“著书呼取屈原魂”将著书比作呼唤屈原的灵魂,赋予了著书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商山:象征着诗人的滞留之地,表达了无奈与遗憾。
  • 状元:象征着友人的才华与地位,表达了思念与敬仰。
  • 北阙:象征着朝廷与政治,暗示了政治上的失意。
  • 东园:象征着未来的相聚之地,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
  • 寸心:象征着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 两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衰老。
  • 屈原魂:象征着高尚的理想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商山”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官职 答案:A

  2. 诗中“状元”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B. 地名 C. 书名 D. 官职 答案:A

  3. 诗中“北阙”象征着什么? A. 朝廷与政治 B. 家庭 C. 学校 D. 市场 答案:A

  4. 诗中“东园”象征着什么? A. 未来的相聚之地 B. 过去的回忆 C. 现在的困境 D. 未来的困境 答案:A

  5. 诗中“屈原魂”象征着什么? A. 高尚的理想与精神追求 B. 低俗的欲望 C. 现实的困境 D. 过去的回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点绛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可以对比宋代诗歌的共同特点。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寄陕府通判孙状元兼简令弟秀才》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禹偁的诗更加质朴自然,而苏轼的词则更加豪放洒脱。
  • 王禹偁的《寄陕府通判孙状元兼简令弟秀才》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禹偁的诗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陆游的诗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宋代文学史》:程千帆著,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王禹偁的诗歌创作。
  • 《王禹偁诗集校注》:王禹偁诗集的校注本,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适合深入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庚午荔枝湾。一九三○年 浣溪沙·安亭老人嘱和此调二首 其二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十一首 其八 浣溪沙 其一 乌溪沙营大雨 浣溪沙 浣溪沙 晚发见微雪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初夏 浣溪沙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情急智生 八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乘轻驱肥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疾恙 干字旁的字 恩重丘山 克字旁的字 康庄大路 媚事 包含迫的词语有哪些 世务 祗祓 沦陷区 谷字旁的字 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