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21
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个中意,分明在半途。
要想护生,必须先杀;杀尽之后才能安居。若能领会其中的道理,明白的却是在半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护生须是杀”这一句,蕴含了佛家“因果法则”的哲理,强调在某些情况下,保护生命需要采取极端的手段,体现了矛盾的辩证关系。
作者介绍: 释胜,宋代高僧,精通佛教典籍,常以诗词表达其对人世间的思考与哲学观念。其诗词多反映对生命、苦难与解脱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杀生与护生的思考,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渴求。
《偈二首》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诗的开头“护生须是杀”,直接将护生与杀生对立起来,表面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揭示了生命与生存的复杂关系。在生活中,保护生命常常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甚至是牺牲某些东西。接下来,“杀尽始安居”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只有在彻底解决了威胁之后,才能找到安宁。
这种哲学思考不仅反映了个体对生存困境的认知,也映射出社会对和平与安定的追求。诗的最后两句“会得个中意,分明在半途”,则是对理解这一道理的感慨。许多人在生命的旅途中,常常在半途迷失,无法领悟真正的道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充满思考的空间,既是对生存的反思,也是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生存的矛盾,强调在追求和平与安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和解决内心和外界的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护生须是杀”中的“杀”指的是什么?
“杀尽始安居”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释胜的《偈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探讨生命与存在的意义,前者关注生存的矛盾,后者则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