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题小孤山二首》

时间: 2025-04-27 00:22:43

诗句

梅花种子无穷尽,和靖何曾占断休。

若向鼻端参得透,孤山不必在杭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2:43

原文展示

梅花种子无穷尽,
和靖何曾占断休。
若向鼻端参得透,
孤山不必在杭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梅花的种子是无尽的,和靖(指和靖和尚)何曾独占过这份清闲。若是能从鼻子闻得梅花的香气,那么孤山又何必一定在杭州呢?

注释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的花,常被用作诗歌的意象。
  • 和靖:指和靖和尚,历史上以梅花著称,常被认为是梅花的象征人物。
  • 孤山:指杭州的孤山,因隐逸而闻名,与诗人所追求的清幽境界相呼应。
  • 鼻端:指人的鼻子,诗中暗示通过感官体会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诗多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刘克庄游览孤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孤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寄题小孤山二首》通过对梅花和和靖和尚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提到“梅花种子无穷尽”,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生命力,也象征着诗人心中无限的诗意与追求。接着提到“和靖何曾占断休”,和靖和尚以梅花著称,这里借用和靖的形象,暗示了隐士的清闲与宁静。在最后一句“若向鼻端参得透,孤山不必在杭州”,诗人则以幽默的口吻指出,真正的孤山境界不在于地理位置,而在于心灵的感受。整首诗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花种子无穷尽:梅花的种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暗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 和靖何曾占断休:和靖和尚以梅花著称,诗人强调他并没有独占这份清闲,暗示隐逸生活的普遍性。
  • 若向鼻端参得透:通过感官的体验来理解梅花的香气,说明内心的感悟比外在环境更为重要。
  • 孤山不必在杭州:表达了对隐逸境界的理解,不拘泥于具体的地理位置,强调心灵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种子的无尽比喻了生命的希望。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心灵的自由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梅花和孤山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清高的品格,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孤山:象征着隐逸与清幽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内心向往的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和靖”指的是谁? A. 一位书法家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和尚
    D. 一位画家

  2. 诗中强调的“孤山”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A. 地理位置
    B. 心灵的感受
    C. 风景的美丽
    D. 人的追求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世俗的批判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梅花》相比,刘克庄的《寄题小孤山二首》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表达和心灵的追求,而王安石则强调梅花的坚韧与品格。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视角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云兴馆晓起 来远驿雪夕 鹧鸪天·金络闲穿御路杨 望海潮 发高丽作 浣溪沙 浣溪沙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吊厓山 浯溪 浯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門字旁的字 易如拾芥 醮供 截发留宾 辛字旁的字 羽翼丰满 仕朝 包含绚的词语有哪些 韶颜稚齿 月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絮絮聒聒 虎咽狼餐 余噍 齒字旁的字 追官勒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