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1:15
破山寺双头白莲
作者: 陈掞 〔宋代〕
湘南夜水风露清,
月明耿耿波益平。
婵娟有人步罗袜,
琼璫玉佩双娉婷。
可怜玉骨埋藏久,
肠断人间无复有。
岂知化作兰若莲,
宿契未忘犹并首。
想应快意洗尘缘,
不向谢池争取妍。
玻璃盘中净土颊,
一心稽首西方仙。
请君以图献天子,
当与嘉禾并周史。
毋令寂寞堕空山,
泣月辈云清夜残。
在湘南的夜晚,河水清澈,风露清新,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平静的水面。月下的婵娟(美人)轻盈地踏着罗袜,佩戴着琼璫和玉佩,双双婉约悦目。可怜的是那美丽的身影已埋藏了许久,令人肝肠寸断,人间再也无法见到她的容颜。岂料她化作了兰若的白莲,宿世的约定未曾忘却,依然相伴而生。想必她心中快意,洗去尘世纷扰,不愿在谢池中争取美丽。清透的玻璃盘中映现着净土的面颊,心中虔诚地朝拜西方的仙人。请您将这幅图画献给天子,愿与嘉禾并列于周朝的史册。莫让孤独的心情沉没在空山中,让泪水在清冷的夜晚与明月相伴。
作者介绍
陈掞,生于宋代,具体生卒年不详,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破山寺双头白莲》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置身于湘南的美丽自然中,受到夜景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世事的感慨。
这首诗以湘南的美丽夜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首联描绘了清澈的夜水与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婵娟”的轻盈舞姿,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与追忆。诗中提到的“玉骨埋藏久”,让人感受到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惋惜与悲伤。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从对美的追忆转向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提到“兰若莲”,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纯洁与高尚。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美好意象,表达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在最后几句中,诗人以“请君以图献天子”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希望美好的事物能被世人所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多次运用了比喻,如“兰若莲”象征着超然与纯洁。此外,拟人和对仗的手法也很常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向往高洁境界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饰品
“请君以图献天子”的意思是?
A. 让美好事物被世人珍视
B. 争取功名利禄
C. 让自己归隐山林
诗中“兰若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超然与纯洁
C. 哀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