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3:51
惜红衣•晓行江湾
作者:陈匪石 〔清代〕
岸草烧痕,溪云冻色,破寒无力。
半圮楼台,临流幻金碧。
啼乌四起,疑坐对延秋门侧。
头白。霜冷板桥,没前宵人迹。
邅回水陌。迎面初阳,频年未归客。
天涯试问,信息野风急。
荠麦满塍如绣,不辨断鸿来历。
怅布帆重到,枫叶荻花非昔。
这首诗描写了早晨在江湾行走的情景。岸边的草丛留下烧焦的痕迹,溪水的云彩透出寒冷的色调,似乎没有力气驱散寒意。半毁的楼台临近河流,映出金碧辉煌的幻影。乌鸦啼叫四起,仿佛正对着秋天的门侧。头发已白,霜冷的木桥上没有前夜的行人踪迹。曲折的小路上,初升的阳光照射到多年未归的旅客脸上。在天涯的尽头试问,信息如野风般急促。田埂上的荠麦如绣般繁盛,却分辨不出归来的鸿雁的来历。对布帆再次驶来的惆怅,枫叶和芦花都已不是往日的模样。
作者介绍:陈匪石,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细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晚秋时节,诗人在江边漫步,回忆往昔,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惜红衣•晓行江湾》以清晨的江湾为背景,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却带有淡淡忧伤的画面。诗歌的开篇便用“岸草烧痕”与“溪云冻色”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着过去的记忆与当前的冷清。这种对比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蕴含对历史的感叹。
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描绘了荒凉的楼台、孤独的乌鸦和寂静的桥面,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尤其是“头白”和“霜冷板桥”这两句,暗示了岁月的无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频年未归客”与“天涯试问”展现出一位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最后的“怅布帆重到”则是对未来新旅程的期待与对过往的怀念交织在一起,令人唏嘘不已。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对人生、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意象,如“岸草烧痕”寓意荒凉,“霜冷板桥”通过冷霜渲染孤寂氛围。对仗和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岸草烧痕”意指:
A. 岸边草地繁茂
B. 岸边草地烧毁
C. 岸边草地清新
D. 岸边草地被水淹没
诗中的“霜冷板桥”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快乐
D. 期待
“荠麦满塍如绣”这句传达了怎样的意象?
A. 生活的贫瘠
B. 生活的富饶
C. 生活的悲伤
D. 生活的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参考书目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古诗词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