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3:44
奉和御製看毛诗诗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
温柔之教,政治之源。
瞽能诵兮可以谏,士不学兮无以言。
盖成衰之所系,故讽谕之攸存。
惟圣心兮垂思,永大庇兮元元。
全诗翻译:
温柔的教化是政治的根源。
盲人能够吟诵古诗就可以进行劝谏,而士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发言。
国家的兴衰与此密切相关,因此劝谏和警示的意义尤为重要。
惟有圣明的心必定要深思熟虑,才能永远庇护众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毛诗”即《诗经》,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劝诫和教化的内容。诗中提到的“温柔之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士人对政治、教育的思考。
作者介绍:
夏竦,字景升,号干庵,宋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议论和抒情结合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的看法。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时期,诗人借古诗所传达的教化思想,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经典《毛诗》的引述,讨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诗的开头强调了“温柔之教”的重要性,提示我们,温和的教育可以滋润心灵,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环境。接着,诗人指出,盲人都能诵读古诗而提出劝谏,士人若不学习则无法发声,这一对比引发人们对士人责任感的反思。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圣心”的重要性,只有圣明的治理者才能对国家施以长久的庇护,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整首诗意蕴深厚,既有对教育的赞美,也有对士人责任的呼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仅是对当下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希望通过教育提升士人素质,从而实现理想政治的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教育的重大意义,倡导士人学习的重要性,以期改善社会政治,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刻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温柔之教”指的是什么?
诗中“士不学兮无以言”的意思是?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达到理想政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