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6:11
垂髫登巘捷于飞,岁晚重来脚力微。
壹死壹生群从少,某丘某水几人归。
即今秉烛游清夜,自古无绳击夕晖。
莫忆宫门谢时服,海图尚可补寒衣。
小孩子登山比飞翔还快,岁末再次来此时已感脚力微弱。
生死交替,同行的人渐渐少了,某个山丘,某条河流,究竟有几人能够归去?
如今提着蜡烛游玩清夜,自古以来就没有绳索来打击黄昏的光辉。
不要再回忆宫门外的谢时服,海图尚且还能补救寒衣。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壶山,宋代诗人,政治家。生于南宋,曾任地方官。其诗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山水诗、咏怀诗。刘克庄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表现出对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壬子年九月九日,诗人携子侄登乌石山,正值岁末,感怀身边的人事变迁,抒发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时光流逝与生死无常的感慨。开头部分描绘了作者与孩子们登山的场景,孩子们登高的灵动与作者日渐衰弱的体力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意识到同伴的减少,生死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奈。诗中的“某丘某水”不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对过往记忆的思索,映射出人生命运的无常。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着蜡烛游玩于清夜,蜡烛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与灵光,尽管夜晚的黑暗让人感到无助,但诗人仍然坚持着不忘过去的辉煌与荣华,表现出对生活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海图尚可补寒衣”,更是道出人虽有失去,但仍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这首诗多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出年轻与衰老、过去与现在的鲜明对照。通过意象如“蜡烛”、“夕晖”,诗人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人不仅在追忆往昔的辉煌,更在探寻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垂髫登巘捷于飞"中的“垂髫”指的是?
A. 老年人
B. 小孩子
C. 成年人
D. 动物
诗中提到的“海图尚可补寒衣”意指?
A. 生活的无奈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较,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克庄的诗更加强调生死交替与孤独的感受,而杜甫则倾向于表现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与对人生的感慨。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