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07:37
道人锺情独此花,
封植绝类富贵家。
毋令攀折强封蜡,
精神顿减非生物。
五陵少年那得知,
气使造化须新诗。
春工未遍裁云叶,
但赋贡金品皆绝。
公家甥舅如玉山,
清夜秉烛愁花眠。
一朝奉节公驰去,
又叠阳关断肠句。
谁专此花蒋径人,
公自无愧面觐君。
来诗声调转清越,
谬对霜钟扣铜钵。
这位道人对这朵花情有独钟,
它的生长环境与富贵之家截然不同。
不要让人攀折它,强行封蜡,
这样会让它的精神顿时减弱,仿佛失去了生命。
五陵的年轻人怎会懂得这些?
气质要依赖于造化,必须要有新诗的灵感。
春天的工匠还没有完全裁剪云叶,
但赋予贡金的品格却是无与伦比的。
公家的亲戚如同那美丽的玉山,
在宁静的夜晚,点着蜡烛愁苦地入眠。
一旦奉上节令,这位公子就匆匆离去,
又将阳关的断肠句重新叠加。
谁会专心于这花的路人,
他自己无愧于面见君王。
来时的诗声调子转而清越,
对此霜钟敲响铜钵的回响,感到惭愧不已。
作者介绍:曾协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珍视和对人世烦扰的思考。诗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富贵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花”为中心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诗人强调了对这朵花的独特情感,认为它与世俗的富贵生活截然不同。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在后文中,诗人提到“五陵少年”和“贡金”,暗示了对年轻奢华生活的批判,从而引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由深而浅,最后又回归到对“花”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哲思。诗人通过对比道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他对生命、财富、艺术的独特理解。结尾的“谬对霜钟扣铜钵”更是将诗的情感推至高潮,表现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谦逊与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诗词测试:
诗中“道人”指的是:
A. 道教修道者
B. 富贵之家
C. 年轻人
“阳关”在诗中象征:
A. 离别与思念
B. 富贵生活
C. 自然之美
诗人对攀折花的态度是:
A. 赞成
B. 反对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