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寓兴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12 05:04:14

诗句

世途多礼数,鹏鴳各逍遥。

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04:14

原文展示:

世途多礼数,鹏鴳各逍遥。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道路充满了礼节和规矩,像鹏鸟和鸳鸯一样自由自在。为什么要像陶渊明和彭泽那样,放弃官职而屈膝弯腰呢?

注释:

  • 礼数:指社会上的礼节和规矩。
  • 鹏鴳:鹏是传说中的大鸟,象征自由;鴳(鸳)指鸳鸯,象征爱情和自由。
  • 陶彭泽: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居田园而闻名;彭泽指的是彭祖,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常被用作隐居者的象征。
  • 抛官:放弃官职。
  • 折腰:屈身低头,指屈从于世俗的权势或礼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带有讽刺和哲理的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刘禹锡遭贬谪期间,他在仕途的挫折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对官场礼数的反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寓兴二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世俗礼数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世途多礼数”直接指出了社会中充斥的繁琐礼节和规则,令人感到压抑。接着使用“鹏鴳各逍遥”比喻自由的生活状态,让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陶渊明和彭泽,作为隐居的代表,表现出诗人对放弃官职、享受自然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追求自由与现实中不得不遵循的礼数之间的冲突,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反思。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除了对世俗的批判,更有对自然、对自由的渴望。通过这样的表达,刘禹锡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整个唐代士人的思想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途多礼数:世间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礼节和规矩,让人感到压抑。
    • 鹏鴳各逍遥:像鹏鸟和鸳鸯那样自由自在,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何事陶彭泽:质疑为何要像陶渊明和彭泽那样放弃官职。
    • 抛官为折腰:意指屈从于世俗的权势,放弃自我。
  • 修辞手法

    • 比喻:鹏鸟和鸳鸯比喻自由的生活状态。
    • 对比:对比追求自由与遵循礼数的矛盾。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世俗礼数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在官场失意后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与理想,代表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
  • 鴳(鸳鸯):象征爱情与幸福,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陶彭泽:象征隐逸与放弃世俗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世途多礼数”中的“礼数”指的是什么?

    • A. 礼节和规矩
    • B. 自由和放松
    • C. 诗歌和文学
  2. 诗中提到的“鹏鴳”象征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 C. 忍耐与妥协
  3. 刘禹锡在诗中对陶渊明的态度是?

    • A. 崇敬
    • B. 讽刺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的《寓兴二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刘禹锡更侧重于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之美与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刘禹锡研究相关论文和专著

相关查询

答潘司理 送易从师还金华 怀长吉上人北游 湖村晚兴 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和谢秘校西湖马上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和王给事同诸官留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善如登,行恶如崩 按兵不举 离剌 彐字旁的字 尖端 鼎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罢的成语 象齿焚身 包含园的成语 深山穷谷 十字旁的字 昏黝 亿则屡中 辉熠 包含张的成语 吠形吠声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