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5:14
楚公鹰
范令闻 〔宋代〕
与鹰写真惟楚公,与公作歌惟老杜。
画托此歌以不朽,至今人诵抟空句。
相传妙画旧通灵,乌鹊不敢巢庭树。
饥未饱肉资远击,凛然戴角乃顾。
枯枝绝笔半已讹,飞鸟脱字无缘补。
好事能来一赏音,不必移之在缣素。
这首诗表达了对楚公鹰的赞美,提到楚公的画技和杜甫的诗才。诗中提到这幅画作是永恒的,至今仍有人吟诵它的诗句。传说这幅画的技艺非常高超,连乌鸦和喜鹊都不敢在庭院的树上筑巢。即使饥饿,也要远距离地捕猎,昂首阔步地回头看。画的残缺已经有些失真,飞鸟的字句也无法再补全。美好的事物可以来一声赞美,不必拘泥于纸绢之上。
范令闻,字子瑜,号竹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作品的清新和洒脱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风景为题材,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楚公鹰》创作于宋代,正是南宋文人追求个性表达和自然美的时期。诗中通过对鹰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崇尚。
《楚公鹰》是一首兼具写实与抒情的诗,既表现了鹰的威武形象,又蕴含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开头通过“与鹰写真惟楚公”的提法,明确了该诗的主题,即对鹰的描绘。接着,诗人引入杜甫,这使得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对动物的描写,更上升到对诗歌艺术的探讨。诗中提到的“至今人诵抟空句”,说明这幅画作与诗歌的永恒价值。接下来的句子则展现出鹰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表现出其不屈的精神。全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也由对鹰的赞美转向对艺术的深思,最终回归到对“好事”的展望,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艺术的永恒价值,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鹰的描绘,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楚公鹰》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范令闻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老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乌鹊不敢巢庭树”说明了什么?
A. 鹰的威严
B. 树的美丽
C. 鸟的生活习性
D. 庭院的宁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