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吊长禅师》

时间: 2025-07-12 07:52:07

诗句

霜钟侵漏急,相吊晓悲浓。

海客传遗偈,林僧寫病容。

漱泉流落叶,定石集鸣蛩。

回首云门望,残阳下远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7:52:07

原文展示:

霜钟侵漏急,相吊晓悲浓。
海客传遗偈,林僧写病容。
漱泉流落叶,定石集鸣蛩。
回首云门望,残阳下远峰。

白话文翻译:

霜钟的声音在急促地敲打着,令人感到清晨的悲凉愈发浓厚。海上的客人传来了遗留的偈语,林中的僧人则写下了他病重的样子。漱口的泉水流淌着落下的树叶,静静的石头上聚集着鸣叫的蟋蟀。回头望去,云门的方向,余晖映照下的远山轮廓显得格外苍凉。

注释:

  • 霜钟:指清晨霜降时的钟声,象征寒冷和孤独。
  • 侵漏:侵入、渗透;漏是指时间的流逝。
  • 海客:来自海上的旅客,可能是个隐喻,代表外界的声音或远方的朋友。
  • 遗偈:指留下的诗句或禅语。
  • 林僧:在林中修行的僧人,常与自然相伴。
  • 漱泉:用泉水漱口,象征清新和生命。
  • 鸣蛩:蟋蟀的鸣叫声,通常与秋天和宁静的夜晚相关。
  • 云门:古代名山,隐喻一种心灵的归属或追寻。
  • 残阳: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
  • 远峰:远处的山峰,常与寂寥和思念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惟凤,宋代著名禅宗僧人,以其深厚的禅学修养和文学造诣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融禅意于诗中,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某个秋冬季节,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充满了禅意,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对话。

诗歌鉴赏:

《吊长禅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诗的开头“霜钟侵漏急”,用“霜钟”传达出一种寒冷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急促和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相吊晓悲浓”更是将悲伤的情绪渗透到清晨的宁静中,令人触动。

随后,诗人提到“海客传遗偈,林僧写病容”,通过对比海客的远离与林僧的孤独,表现出对不同境遇的思索。海客的“遗偈”与林僧的“病容”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友情的追忆,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

“漱泉流落叶,定石集鸣蛩”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宁静,泉水的流淌与落叶的飘零,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循环和无常。最后一句“回首云门望,残阳下远峰”将整个诗情推向高潮,诗人回望过去,残阳的余晖照耀着远方的山峰,似乎在追溯曾经的美好与失落。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思,构建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钟侵漏急:霜钟的声响急促,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2. 相吊晓悲浓:早晨的悲伤愈加浓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思。
  3. 海客传遗偈:来自海上的旅客留下了诗句,象征着友情的传承。
  4. 林僧写病容:林中的僧人以病重的样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5. 漱泉流落叶:泉水流淌,伴随着落叶,体现自然的循环。
  6. 定石集鸣蛩:静石上聚集着蟋蟀的鸣叫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7. 回首云门望:回头望去,云门的方向,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8. 残阳下远峰:夕阳映照下的远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苍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钟”比作时间的流逝,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海客传遗偈,林僧写病容”。
  • 意象:通过“漱泉”、“落叶”等意象,构建出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友情的怀念,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寒冷的孤独感。
  • 海客:代表远方的友人,象征友情与思念。
  • 林僧:象征内心的孤独与修行的状态。
  • 漱泉:体现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流动。
  • 鸣蛩:象征宁静与生命的微小细腻。
  • 残阳:象征时间的消逝与生命的终结。
  • 远峰:象征对未来的追寻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钟”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友情的传承
    • C. 自然的宁静
  2. “海客传遗偈”中“海客”指的是谁?

    • A. 旅行者
    • B. 禅宗僧人
    • C. 文人墨客
  3. 诗中提到的“残阳”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悲凉
    • C. 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吊长禅师》 vs 《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吊长禅师》更偏向于对生命无常的反思,而《登高》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与人事的变化。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所表达的情感与意象的差异。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柬陈谠送鹅 寄仲节金华牧二首 寄仲节金华牧二首 寄徐左司 寄徐端友立大寿其母夫人 寄卢玉堂武子 寄六湖陈如晦 寄李颐老 寄李颐老 寄高耻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优别 尸字头的字 无奇不有 非字旁的字 大事完毕 矛字旁的字 招惹是非 包含歪的成语 说法 包含挡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轻诡 卤字旁的字 包含呢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狈的词语有哪些 擐甲执锐 白骨精 过江名士多如鲫 对牛鼓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