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53:22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五》原文如下: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如果不跟随桓公去打猎,又怎能降服老虎的威风呢?一旦从沟壑中出来,就可以看见云彩在空中飞扬。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和作品风格独特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歌多涉及自然、人生和战争等主题,语言风格鲜明,富有想象力。
创作背景:
《马诗二十三首》是李贺在少数民族马文化的启发下创作的系列诗作,表达人们对马的崇敬以及马所代表的勇敢与自由精神。
这首诗通过描绘猎杀老虎的意象,展现了勇气和豪情。桓公是一个象征性人物,代表着勇敢和领导力,诗人用他来引出一个关于勇敢与行动的主题。前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在不参与冒险的情况下,如何能获得成功和尊重。最后一句则通过“拂云飞”的意象,传达了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仿佛在勾勒出一种超越平凡、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贺对于马的热爱,同时也隐喻了人生中的勇气与理想,鼓励人们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目标。在这短短的几句诗中,李贺用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达出了深刻的哲理,激励人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勇气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只有通过实践和冒险,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尊重。诗人用桓公的勇敢举例,激励人们在生活中勇于追求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五》主要探讨什么主题?
“不从桓公猎”中的“桓公”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国君?
“看取拂云飞”中的“拂云”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贺的这首诗与杜甫的《兵车行》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勇气与战争的主题,但李贺的诗更注重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道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