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8:2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8:23:41
题何秀才诗禅方丈
作者: 刘克庄
景建谈之子,诗禅丈室宽。
能将铅椠事,止作葛藤看。
坏衲蒙头易,玄机得髓难。
何因清夜话,分我一蒲团。
这首诗是写给何秀才的,他是景建的儿子,诗才与禅理都很深厚,住的方丈宽敞。
他能把铅字的印刷工作做得很好,却只把它当作葛藤般的草事来看。
身为僧人,简单的事情容易做到,但领悟其中深刻的道理却很困难。
在宁静的夜晚,与你畅谈,能否分我一个蒲团坐下来呢?
“蒲团”是僧人用来坐禅的垫子,象征着修行和禅意。诗中提到在清夜与何秀才交谈,表明了对禅理的追求和对友人的向往。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青山,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和咏志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禅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该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寄情于山水和禅理。诗人通过对何秀才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人雅士的敬仰。
这首诗以何秀才为中心,展现了诗人与他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诗禅的共同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对何秀才的描绘,传达了他在诗与禅上的造诣,方丈的宽敞暗示了心灵的广阔和包容。接着,诗人提到铅椠和葛藤,暗示何秀才虽能做好世俗的工作,但对真正的禅意却仍有距离。这里的“铅椠事”与“葛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坏衲蒙头易,玄机得髓难”一句,生动地揭示了修行的艰难。表面上看似简单的修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难以领悟的道理。最后一句“何因清夜话,分我一蒲团”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何秀才交流禅理的愿望,渴望在清静的夜晚能坐下来共享这份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修行的感悟,体现了刘克庄对诗与禅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围绕着诗人与何秀才的交流,表达对高人雅士的敬仰与求索禅理的渴望,体现了对心灵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何秀才的父亲是谁?
“铅椠事”在诗中代表什么?
“分我一蒲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禅理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