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9:03
亭若龙两翼,欲跃胜高空。济人几千百,绪馀不言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亭子像龙的两只翅膀,似乎要跃起高飞。帮助了成千上百的人,但我却不愿意谈论我的功劳。
本诗使用了“龙”这一形象,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高贵和力量。“济人”则反映了诗人关心他人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责任感与担当。
包恢,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他在诗中常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人性的思考。
此诗作于秋季,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同时,诗中提到的“济人”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士人对社会责任的认同。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材是济川功为韵十四首 其十四》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和对济人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亭子如同龙的翅膀,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后两句则转向内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成就的谦虚态度,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格。整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还蕴含着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令人深思。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揭示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应保持谦虚的品德。
诗中“亭若龙两翼”中的“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象征力量和尊贵的形象
C. 一种建筑
D. 一种植物
诗人为什么说“绪馀不言功”?
A. 他不在乎功劳
B. 他不愿意炫耀
C. 他想要谦虚
D. 以上皆是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追求,二者在意境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包恢的诗更侧重于人际关系和个人品德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