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3:15
学佛回心又学仙,两头扪摸不能专。大都错路生迷惑,便见迷途易变迁。得事只烹身上药,痴心莫望火中莲。但能求己兼求命,休说三千与大千。
学习佛法和道理,心思在两者之间徘徊,难以专注。大多数人走错了路,因而产生了迷惑,结果在迷途上变来变去。想要得到真正的道理,只需炼制自己身上的药物,痴心不要去幻想火中莲花的美好。如果能够修身养性,兼顾自身的命运,就不必再谈论那三千世界与大千世界的繁杂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诗歌风格著称。其作品多关注道教与佛教的结合,具有哲理性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方向和专注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执迷不悟的人的警示。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精神追求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学佛”和“学仙”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不同信仰和理想时的迷茫和困惑。开篇的“学佛回心又学仙”暗示了对两种信仰的追求,但随之而来的“无法专注”则揭示了人们在信仰选择上的迷失。
诗中提到的“错路生迷惑”生动地刻画了在追求道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得事只烹身上药”,则强调了内修的重要性,提醒人们真正的修行必须从自身做起,而非空想美好的事物。
最后两句“但能求己兼求命,休说三千与大千”更是点明了诗的中心思想: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在于自我修炼,而不在于对外界复杂事物的追逐。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哲理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信仰的选择与人生的迷失,强调自我修炼的重要性,倡导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专注与清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火中莲”象征什么?
诗人认为修炼应从哪里开始?
诗中提到的“求己兼求命”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继先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张继先更多地涉及到信仰的选择与个人修炼,而陶渊明则专注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