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4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43:50
奔亡道中其四
函谷如玉关。
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
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
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
七日鬓毛斑。
这条路如同玉石般的函谷关,
我不知道何时才能返回。
洛阳的水流如同易水,
嵩岳和燕山并立。
风俗变得像羌胡的语言,
人们的脸上多了沙土的痕迹。
申包羞愧至极,痛哭不已,
七天后我的鬓发已然斑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一生游历四方,以豪放不羁、清新洒脱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广泛涉及山水、友情、离别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奔波求仕的时期,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
《奔亡道中其四》是一首充满了李白特有的豪情与忧伤的作品。全诗以“函谷如玉关”的开头,展现出险阻而美丽的关口,暗示着李白行路的艰难。在“几时可生还”中,诗人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洛阳为易水”一句中,易水流淌,象征着离别与哀伤,令人联想到古代的英勇与悲壮,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困顿与挣扎。再到“俗变羌胡语”,则揭示了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冷漠,诗人目睹了风俗的改变,心中不免生出感慨。
“申包惟恸哭”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申包胥的悲痛令人同情,诗人在此借古人之痛以抒己怀,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七日鬓毛斑”,则以时间的推移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故乡的怀念,又有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展现了李白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李白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承载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意象代表了险阻与归乡的渴望?
A. 洛阳
B. 函谷关
C. 嵩岳
D. 易水
“申包惟恸哭”中的“申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申屠戈
B. 申包胥
C. 申公豹
D. 申明远
诗中提到的“羌胡”代表了什么?
A. 古代的士兵
B. 外族的文化影响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敌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