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

时间: 2025-07-12 09:19:19

诗句

石门南出众山巅,沃壤清溪自一川。

老令旧谙田事乐,春耕正及雨晴天。

可怜鞭挞终无补,早向丛祠乞有年。

归告仇梅省文字,麦苗含穗欲蚕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9:19:19

原文展示: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

石门南出众山巅,
沃壤清溪自一川。
老令旧谙田事乐,
春耕正及雨晴天。
可怜鞭挞终无补,
早向丛祠乞有年。
归告仇梅省文字,
麦苗含穗欲蚕眠。


白话文翻译:

从石门南行,越过重重山巅,
沃野和清溪在眼前展开一片河川。
老农对此田地早已熟悉,
此时正是春耕的好时节,雨后天晴。
可怜的鞭挞再怎么催促,也无济于事,
不如早早去丛祠祈求一年的丰收。
回去时告诉仇梅,省内的文书也逐渐多了,
麦苗含苞待放,像是要进入甜美的梦乡。


注释:

  • 石门:指的是石门山,位于绩溪南部。
  • 沃壤:指肥沃的土地。
  • 清溪:清澈的小溪。
  • 老令:指年长的农民或农村长者。
  • 鞭挞:指用鞭子驱赶或催促,形容急切的心情。
  • 丛祠:指祭祀的地方,可能是某位神明的祠堂。
  • 仇梅:可能指的是朋友或同事,具体身份不详。
  • 含穗:麦苗开始抽穗,意味着将要结果。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丛祠乞有年”可以理解为农民对丰收的期望,反映了农耕文化中对自然和神灵的依赖与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苏辙文才出众,诗词、散文皆有建树,尤其擅长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辙初到绩溪之时,反映了他对乡土的感怀和农事的关注,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表现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理解。


诗歌鉴赏:

苏辙的这首诗描绘了绩溪的乡村风光,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与对丰收的期待。诗中通过“石门南出众山巅”的开篇,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山峦起伏,清溪流淌,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紧接着,“老令旧谙田事乐”,则展现了农民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对农业的热爱与熟悉。

接下来的“可怜鞭挞终无补”,诗人抒发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难以改变命运的同情,显示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这一转折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厚重,增添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早向丛祠乞有年”则流露出一种对传统信仰的依赖,渴望通过祭祀来求得丰收,反映了农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

最后两句“归告仇梅省文字,麦苗含穗欲蚕眠”将个人的生活与农村的自然状态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循环的生命图景,既是对季节变迁的敏锐观察,也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充分展现了苏辙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门南出众山巅:描绘出诗人行进的方向和环境,给人一种山水相依的感觉。
  2. 沃壤清溪自一川:强调了这片土地的肥沃与环境的优美。
  3. 老令旧谙田事乐:表现出老农的熟悉与乐在其中的态度。
  4. 春耕正及雨晴天:时间背景的设置,让人感受到农耕的忙碌。
  5. 可怜鞭挞终无补:对农民辛苦劳作却难以改变命运的感慨。
  6. 早向丛祠乞有年: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与祈求。
  7. 归告仇梅省文字:与友人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8. 麦苗含穗欲蚕眠:描绘了麦苗的生长状态,暗含丰收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麦苗“含穗”比作“欲蚕眠”,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与对农民辛劳的同情,展现了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门:象征着进入新境界的起点。
  • 沃壤:象征着富饶的土地。
  • 春耕: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丛祠:象征着对神明的依赖与信仰。
  • 麦苗: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丰收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门南出众山巅”中的“石门”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个村庄
  2. “可怜鞭挞终无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农民辛劳的同情
    • B. 对丰收的乐观
    • C. 对自然的敬畏
  3. 诗中提到的“丛祠”是指什么?

    • A. 庙宇
    • B. 农田
    • C. 山川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写春天的农田景象。
  • 《田园乐》(王维):反映农田生活的乐趣。

诗词对比

  • 《春晓》与苏辙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晓》更侧重于晨光的清新与宁静,而苏辙的诗则更关注农民的辛勤与对丰收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熊子嘏 其一 除夕闻花号步韵五首 其一 冬日独醉书感八章用少陵秋兴韵 其三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听涛歌 洪庆善挽词二首 其一 春日 怀柔县 陈士淳主簿举似与严庆曾主簿邓伯允仙尉同到 梦中赋早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决疣溃痈 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日月无私 同音 消杀 口耳相传 舌面后音 有张有弛 包含旭的词语有哪些 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身云 杜口木舌 铤鹿走险 包含枭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