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3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7:29
题毕少董翻经图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宋生把卷读且指,
李生把卷问奇字。
榻上坐著一老子,
右手秉笔祖左臂。
春秋论语训傅成未成,
胸中有话颇欲告两生。
欲呼小白拉重耳,
同讨犬戎尊帝京。
蚕妾不解事,两生未可语。
冬郎政儿痴,谁能复怜许。
翻经未了报归期,
携书归来献玉墀。
胡沙满面无人识,
回首两生斗南北。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读书人(宋生和李生)在翻阅古书时的情景。宋生专注地阅读并指着书中的内容,李生则询问书中奇特的字句。坐在榻上的老者(可能是指孔子或儒家经典的传承者)手中握着笔,像是在教导他们。两位年轻学子心中有许多话想要请教,但因为老者的沉默而无法交流。诗中提到的“重耳”与“犬戎”暗示了历史典故,意指寻求真理和文化传承的渴望。最后,诗人感叹翻经的时间已到,带着书卷归去,却无人识得其面容,回头望去,两位学子正争论着南北之事。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1235),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擅长山水诗,个性洒脱,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重视经典学习、探讨儒学思想的时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学习的执着与对古典文化的敬仰。
杨万里的《题毕少董翻经图》是一首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两位年轻学子的互动,展现了对古典文化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在这幅翻经图中,老者的沉默却充满智慧,似乎在默默注视着两位学子的求知之路。诗意中流露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深思,借用历史典故(如重耳与犬戎)来象征人们在求知道路上的艰辛与努力。同时,诗中的“胡沙满面无人识”更是增强了孤独感和时代的隔阂,仿佛在告诫后人,不论多么努力,最终能被认知的却是寥寥无几。
逐句解析:
诗歌的主题在于对知识的渴望与文化传承的追求,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孤独与坚韧,反思了知识的价值和时代的变迁。
诗词测试
选择题: “宋生”和“李生”分别代表什么?
填空题: “榻上坐著一 _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犬戎”是指一个友好的民族。(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