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12 19:39:16

诗句

蒹葭霜露冷侵船,落雁惊乌总未眠。

戍卒独明高栅火,居人同宿废村烟。

醉中远梦欺长夜,乱里穷愁折壮年。

莫问身闲何到此,久思提剑学防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9:39:16

原文展示:

蒹葭霜露冷侵船,
落雁惊乌总未眠。
戍卒独明高栅火,
居人同宿废村烟。
醉中远梦欺长夜,
乱里穷愁折壮年。
莫问身闲何到此,
久思提剑学防边。

白话文翻译:

在霜露侵袭的寒冷夜晚,船上的芦苇显得格外凄清,落下的雁惊动了夜里的乌鸦,大家都未能入眠。戍楼的士兵独自守着明亮的篱笆火光,乡村的居民在废墟中与烟雾为伴。醉酒中,遥远的梦境欺骗着漫长的黑夜,内心的忧愁让我在混乱中感到壮年的无奈。不要问我身在何处,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早已思念提剑守卫边境的日子。

注释:

  • 蒹葭:芦苇,生长在水边,常用于描写荒凉的景象。
  • 霜露:寒冷的霜和露水,象征着秋冬季节的冷清。
  • 戍卒:守卫边防的士兵。
  • 高栅火:高高的栅栏旁的火光,象征士兵的警觉和坚守。
  • 居人:当地的居民。
  • 醉中远梦:醉酒中产生的遥远梦境,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逃避。
  • 提剑学防边:想要学习如何保卫边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个别字作高岑),字季升,明代诗人,生于1487年,卒于约1540年。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擅长写景抒情,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

《暂宿行营舟中二首》创作于作者的游历和经历边防生活的背景下,诗中表现了对戍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士兵的孤独和忧虑,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冬时节的夜景与戍边士兵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又充满思考的内心世界。开篇的“蒹葭霜露冷侵船”描绘出一种冷清的自然环境,营造了诗的背景。紧接着的“落雁惊乌总未眠”,则表现了夜的宁静被打破的瞬间,传达出一种孤独感。接下来的“戍卒独明高栅火”描绘了守边士兵的坚守,火光是他们孤独的伴随。而“居人同宿废村烟”则暗示着边防的荒凉,居民的生活艰难。最后几句则进一步深入士兵的内心,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责任的思考,尤其是“莫问身闲何到此”,显示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边防士兵的孤独与责任感。在冷清的环境中,诗人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深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蒹葭霜露冷侵船:描写寒冷的夜晚,蒹葭因霜露的侵袭而显得凄凉,暗示着环境的冷清与孤独。
  2. 落雁惊乌总未眠:落雁飞过,惊动了夜里的乌鸦,暗示着人们因思虑而无法入眠。
  3. 戍卒独明高栅火:戍边士兵在高栅旁守夜,火光是他唯一的温暖,表现出孤独与责任。
  4. 居人同宿废村烟:居住在废村中的人们同样感受到生活的困苦,生计艰难。
  5. 醉中远梦欺长夜:醉酒后,梦境模糊而遥远,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逃避现实的心态。
  6. 乱里穷愁折壮年:在混乱中,忧愁让壮年感到无奈与疲惫。
  7. 莫问身闲何到此:不必询问自己为何身处此地,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
  8. 久思提剑学防边:长久以来思念的是提剑守卫边疆的日子,表达了对国家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醉中远梦”用梦境比喻对往事的追忆与逃避。
  • 拟人:如“落雁惊乌”,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戍卒独明高栅火,居人同宿废村烟”,形成对照,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戍边士兵生活的深切关怀,描绘了战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诗人在这幅冷清的画面中,融入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蒹葭:象征孤独、荒凉。
  • 霜露:代表寒冷与苦涩的生活境遇。
  • 高栅火:象征士兵的守护与责任。
  • 废村烟:暗示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 提剑:象征对国家的责任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蒹葭霜露冷侵船”中“蒹葭”指的是什么?
    A. 柳树
    B. 芦苇
    C. 菊花
    D. 松树

  2. “戍卒独明高栅火”中的“戍卒”指的是?
    A. 边防士兵
    B. 商人
    C. 渔民
    D. 学者

  3. 诗中表现出士兵对生活的感受是?
    A. 快乐
    B. 无奈
    C. 怒火
    D. 轻松

答案:

  1. B. 芦苇
  2. A. 边防士兵
  3.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与高启的诗作相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更侧重于心境的平和,而高启的诗则更突出孤独与责任感的冲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集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青玉案 摸鱼儿(送上元主簿回府) 烛影摇红(再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浪淘沙(和上元王仇香猷、含山邵梅仙有焕叙别) 西江月 水龙吟(次韵虚斋先生雨花宴) 虞美人 虞美人(和兰坡催梅) 水龙吟(丁经之用韵咏园亭,次韵以谢) 水龙吟(顽雪欺春,葵轩兄用韵,因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泣鬼神 乙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触类而长 麥字旁的字 累黍 包含沙的词语有哪些 伤痛 双人旁的字 拿一手 天奇地怪 小学生 迷离马虎 零升 心结尾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蕙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