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30:56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一位身着黄冠的奇士教我在华池边漱口。
我在茅草屋檐下静坐到傍晚,看到月光洒在低垂的柳树间。
水中的虫子偶尔探出水面,细小的波浪呈现出鳞片的样子。
目光流转间涌起百般思绪,内心深处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孤单。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允和,号山人,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尤其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晁补之在文学上有显著成就,尤其在诗词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诗人常常借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这一时期,文人雅士常聚集于山水之间,吟咏作诗,反映出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黄冠一奇士”引入,展现出一种士人的气质,接着通过“漱华池”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随后,诗人描绘了静谧的夜晚景象,茅檐下的宁静与低垂的柳树形成了一幅恬淡的画面,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第三、四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水虫的出现和细浪的波动引发了诗人的思考,表现出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情感交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困惑,流观起百虑,内心的孤独感浮现,显露出一种深沉的哲学思考。这首诗既有自然的灵动,又有内心的复杂情感,整体上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自我反省,表现出对孤独与归属感的深刻探索。
诗中“黄冠”指的是什么?
“茅檐夕坚坐”中“夕坚”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水虫时一出”表达了什么?
答案: 1.B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