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单君范古意六首·猎》

时间: 2025-07-12 00:20:40

诗句

虎投止三跳,气暴志匪深。

入皆望而畏,所宅在崎嵌。

时乎出山谷,爪利牙齿森。

岂无勉有力,激烈尽杀心。

我闻亦一快,细思又沈吟。

就然射石者,未必能生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0:20:40

原文展示:

虎投止三跳,气暴志匪深。
入皆望而畏,所宅在崎嵌。
时乎出山谷,爪利牙齿森。
岂无勉有力,激烈尽杀心。
我闻亦一快,细思又沈吟。
就然射石者,未必能生擒。

白话文翻译:

老虎跳跃三次,气势汹汹,志向却非深远。
进入猎场的动物们都望而生畏,栖息之地多在险峻之处。
时常从山谷中出现,爪子锋利,牙齿森严。
难道没有人能竭尽全力,激发出强烈的杀心吗?
我听说这也让人感到快慰,但细想却又陷入沉思。
即便如此,射石的人,也未必能捕捉到它。

注释:

  • 虎投止三跳:形容老虎的敏捷和威猛,三跳意味着它的力量和速度。
  • 气暴志匪深:虎的气势很猛,但志向并不深远,暗指猎人面对危险的心态。
  • 入皆望而畏:进入猎场的动物都感到恐惧。
  • 所宅在崎嵌:动物们栖息在险峻的地方,显示出生存环境的艰难。
  • 岂无勉有力:难道没有人会努力拼搏?
  • 激烈尽杀心:指猎人心中充满了杀戮的欲望。
  • 我闻亦一快:听说捕猎是一种快感。
  • 细思又沈吟:细想之后却又陷入了沉思。
  • 就然射石者:即便是那些持弓射箭的人。
  • 未必能生擒:也未必能真正捕获猎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动物,风格多样,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狩猎活动中,反映了诗人对猎人心态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捕猎行为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虎的描写,展现了猎人面对强大猎物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诗人描绘了老虎的威猛与动物们的恐惧,突显了自然界的残酷和生存的艰难。另一方面,诗人对于捕猎的快感又充满了反思,尽管猎人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但对于捕获的真正意义却产生了疑问。

诗中重复的“岂无勉有力”和“未必能生擒”两句,揭示了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捕杀,而是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猎人面对老虎的强大,虽然有勇气和力量,但最终能否成功捕获却并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

整首诗气势磅礴,使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通过老虎这个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猎物的敬畏感和对猎人心态的深刻思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虎投止三跳”:老虎在狩猎时的迅猛表现。
  2. “气暴志匪深”:表面上强大,内心却未必有长远的计划。
  3. “入皆望而畏”:猎物的恐惧感。
  4. “所宅在崎嵌”:动物们的栖息环境险峻。
  5. “时乎出山谷”:老虎偶尔会从山谷中出来。
  6. “爪利牙齿森”:老虎的锋利爪子和森严的牙齿象征着危险。
  7. “岂无勉有力”:猎人也有拼搏的勇气。
  8. “激烈尽杀心”:猎人内心渴望杀戮的冲动。
  9. “我闻亦一快”:听说捕猎是一种快乐。
  10. “细思又沈吟”:细想后却感到疑惑。
  11. “就然射石者”:即便是持弓的猎人。
  12. “未必能生擒”:也未必能成功捕获猎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虎比作猎物,强调其威猛。
  • 对仗:如“气暴志匪深”与“岂无勉有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韵律感。
  • 拟人:给予动物以人类的情感,增加情感投入。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猎人面对强大猎物时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狩猎行为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力量与威胁。
  • 山谷:代表自然环境的复杂与险峻。
  • 爪牙:象征着危险与致命。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生存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虎投止三跳”指的是什么? A. 老虎的速度
    B. 老虎的威猛
    C. 老虎的栖息地

  2. “入皆望而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恐惧
    C.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激烈尽杀心”主要指什么? A. 捕猎的快感
    B. 内心的挣扎
    C. 对生命的尊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 李白《庐山谣》: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望岳》对比,杜甫侧重于山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而陈著则更强调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对抗与思考,展示了不同的视角。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 研究宋代诗人及其作品。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提供古诗词解析与鉴赏技巧。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偈颂一百零一首 偈颂一百零一首 偈颂一百零一首 偈颂一百零一首 偈颂一百零一首 偈颂一百零一首 付净彻首座竹篦 辞世 三井潭报雨 题吴御史西台遗恨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尘谤 叽里咕噜 包含卤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出鬼行 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说古道今 草字头的字 水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猒代 云兴霞蔚 外分泌 隐恫 面是背非 巛字旁的字 骇人闻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