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00:09
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
夏竦 〔宋代〕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
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思。
隘郭爰增广,烦音亦改为。
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智慧的敬仰。文伯(周文王)以其明智而受到世人推崇。应国之急时,提出了策略和图谋。对于狭隘的城郭,应该加以扩展;对于烦琐的声音,也应当进行修改。温文尔雅并非没有帮助,感受到的遭遇和志向就是这样。
夏竦,字子云,号白山,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以其才华和政绩著称。他的诗文风格清新,题材多样,常常关注社会政治,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五代周史的阅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试图从中汲取智慧与教训,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这首诗写得简约而意蕴深远,展现了历史的智慧与现实的紧迫感。诗的开头通过提及周文王,设定了一个崇高的历史背景,接着用“济时陈策画”表明在危急时刻,智者应当出谋划策,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当下局势的关心。诗中提到的“隘郭”和“烦音”则象征着社会中的不足之处,强调了改进和扩展的必要。最后一句“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则传达出一种人文关怀,提醒人们即使是在困境中,也要保持温和和恭敬的态度,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整首诗主要传达了对历史智慧的敬重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文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周文王
B. 孔子
C. 司马迁
“隘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防御能力
B. 财富
C. 知识
诗人认为温恭的态度有什么作用?
A. 无用
B. 有帮助
C. 令人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