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吴歈一首送丘宗卿自平江移会稽》

时间: 2025-07-12 09:03:28

诗句

吴儿与君缘不薄,再骑竹马迎南郭。

吴儿与君缘复浅,坐席才温旗脚转。

东人赋重越吟悲,趣了兹段随朝鸡。

胸奇百鍊当活国,君岂独私吴与越。

鹤鸣樟桥猿夜啼,匈奴未灭家何为。

功成他年归结屋,好在山花休斩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9:03:28

原文展示:

吴歈一首送丘宗卿自平江移会稽
——范成大

吴儿与君缘不薄,再骑竹马迎南郭。
吴儿与君缘复浅,坐席才温旗脚转。
东人赋重越吟悲,趣了兹段随朝鸡。
胸奇百鍊当活国,君岂独私吴与越。
鹤鸣樟桥猿夜啼,匈奴未灭家何为。
功成他年归结屋,好在山花休斩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期盼。开头提到吴儿与君的情谊不浅,骑着竹马迎接南郭。接着又说情谊虽浅,但坐席时感受到的温暖依然让人怀念。东边的人吟唱着伤感的曲调,诗人则希望能随朝鸡一起去追寻那段情。接下来,诗人强调胸怀壮志,立志报国,认为君子不应只顾个人的吴越之情。最后提到鹤鸣猿啼的景象,感慨在国未平之时,家为何安居。结尾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希望在功成之后能归隐山林,与山花共处。

注释:

  • 吴儿:指吴地的少年,特指江南地区的年轻人。
  • 竹马:儿童游戏时骑的竹马,象征童年和友谊。
  • 南郭:南方的郭外,指会面之地。
  • 东人:指东边的人,暗指越地的文人。
  • 鹤鸣:指鹤叫,象征高洁和孤独。
  •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诗人提及匈奴未灭,表达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 山花:指山中的花,象征自然之美与归隐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君复,号石湖,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范成大送别友人丘宗卿之际,丘宗卿自平江迁往会稽,诗中蕴含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线,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通过“骑竹马迎南郭”,传达了童年时光的纯真与友谊的深厚。接下来的“坐席才温旗脚转”则展现了离别时的温情与不舍,温暖的席子象征着友谊的温暖。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引入了东边的吟唱,借此表达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胸奇百鍊当活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末尾的鹤鸣与猿啼,渗透出一种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对国家未安的感慨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展现了范成大的艺术才华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吴儿与君缘不薄:指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很深厚。
    • 再骑竹马迎南郭:以骑竹马迎接友人,象征着纯真的友谊和美好的回忆。
    • 吴儿与君缘复浅:虽然说情谊深厚,但又提到关系稍显疏离。
    • 坐席才温旗脚转:坐在温暖的席子上,友人已经转身离去,表达了不舍。
    • 东人赋重越吟悲:描写东边的诗人吟唱悲伤的曲调,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
    • 胸奇百鍊当活国:强调胸怀壮志,立志为国服务。
    • 君岂独私吴与越:质问友人是否只关心个人的情感。
    • 鹤鸣樟桥猿夜啼:夜间的自然景象,渗透出孤独感。
    • 匈奴未灭家何为:感叹国未平安,自己又何以安居。
    • 功成他年归结屋:展望未来,期待功成名就后归隐生活。
    • 好在山花休斩竹:希望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过上宁静的生活。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儿与君缘不薄,再骑竹马迎南郭”。
    • 拟人:如“鹤鸣樟桥猿夜啼”,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将友谊比作温暖的席子,传达情感的温度。
  3.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安宁的关切,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诗人的担当与理想。

意象分析:

  • 竹马:象征童年与纯真的友谊。
  • 鹤鸣:象征孤独与高洁,反映内心的孤寂。
  • 山花:象征自然美好,寓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儿”是指哪里的年轻人?

    • A. 江南
    • B. 北方
    • C. 西域
    • D. 南海
  2. 诗中“胸奇百鍊当活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个人情感的追求
    • B. 对国家的责任与理想
    • C. 对友谊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江南
  2. B. 对国家的责任与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吴歈一首》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范成大更强调理想与责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杞 夏虫 和淮阳燕秀才 黄莺二首 答冲雅上人亦草书并诗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一 送刘子思殿丞宰巫山 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施判官赴饶州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六季子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空同 采字头的字 天马 秃宝盖的字 铭诸心腑 夹七夹八 通章 有本有则 干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抱宝怀珍 厄字旁的字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遭事制宜 自上而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