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时间: 2025-04-26 14:28:19

诗句

厌代人间世,收神天上游。

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

待旦移巾帻,饔人改膳羞。

寻常飞白几,寂寞暗尘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8:19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作者:王安石

厌代人间世,收神天上游。
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
待旦移巾帻,饔人改膳羞。
寻常飞白几,寂寞暗尘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间世态的厌倦,渴望逃离到天上去游玩。突然间,皇帝的金玉宝座变得空虚,不再向往那华丽的权杖。等到天亮,我换上巾帻,仆人们也开始准备新的膳食。然而,平日的白色桌布却显得如此寂寞,只有暗淡的尘埃在浮动。


注释:

  • 厌代: 厌倦这个时代。
  • 神天: 天神或天上的世界。
  • 虚玉座: 空洞的玉石宝座,暗指失去权力或地位。
  • 珠旒: 指华丽的权杖或象征权力的物品。
  • 巾帻: 传统的头巾。
  • 饔人: 做饭的人,仆人。
  • 飞白几: 白色的桌布,常用来铺在餐桌上。
  • 寂寞暗尘浮: 寂静的环境中,尘埃漂浮,寓意孤独。

典故解析:

仁宗皇帝是宋代的一位明君,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盛世之一。王安石的这首诗在皇帝去世之际,表达了对皇帝的缅怀以及对权力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诸多意象,如“虚玉座”和“珠旒”,不仅仅是对皇帝权力的回顾,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主张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尤其以“新法”著称。王安石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又有婉约,情感深邃,内容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仁宗皇帝去世之际,王安石对此深感悲痛,因而作此挽辞。诗中蕴含对权力的思考,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当时社会的动荡背景下显得更为深刻。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辞四首》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悼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厌代人间世,收神天上游”便直接传达出作者对尘世的厌倦,渴望逃离到更为理想的境界。这种对天上游玩的向往不仅反映了对皇帝生前政治生涯的失落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间权力游戏的失望。

中间几句“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则深刻揭示了权力的虚幻与无常,皇帝的华丽与权力在死亡面前变得毫无意义。而“待旦移巾帻,饔人改膳羞”则展现了诗人在普通生活中的无奈与失落,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失去权力之后,生活依旧要继续,但这种继续却显得如此苍白。

最后一句“寻常飞白几,寂寞暗尘浮”,以平淡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权力、人生和孤独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厌代人间世 - 诗人对当今社会感到厌倦。
  2. 收神天上游 - 渴望能够逃避到理想的天上世界。
  3. 遽然虚玉座 - 突然发现权力的宝座已然空虚。
  4. 不复望珠旒 - 不再向往那华丽的权杖。
  5. 待旦移巾帻 - 等待天亮,准备换上头巾。
  6. 饔人改膳羞 - 仆人们为我更换膳食,感到羞愧。
  7. 寻常飞白几 - 平常的白色桌布显得如此平淡。
  8. 寂寞暗尘浮 - 只有孤独的尘埃在空中飘浮。

修辞手法:

  • 比喻: “虚玉座”比喻失去的权力。
  • 拟人: “饔人改膳羞”赋予仆人情感,让生活的琐事显得更为沉重。
  • 对仗: 整首诗结构严谨,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权力的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王安石通过对仁宗皇帝的悼念,揭示了权力的虚幻与人生的孤独,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座: 象征权力与地位。
  • 珠旒: 代表华丽和权势。
  • 白几: 体现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 尘浮: 隐喻人生的孤独和无常。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仅代表物质层面的东西,更深入地反映了人们对权力的追求与对人生本质的思考。权力的象征在死亡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最终回归到普通生活中的孤独与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辞四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虚玉座”象征什么意思? A. 财富
    B. 权力的空虚
    C. 家庭和睦

  3. 诗中的“飞白几”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的繁华
    B. 平淡与孤独
    C. 大自然的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仁宗皇帝挽辞四首》杜甫《登高》都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王安石通过对权力的失落来表现孤独,而杜甫则通过个人的经历和自然的景象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两者都显示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戊寅寒食日作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三 鹧鸪天 鹧鸪天 其十三 鹧鸪天 其四 鹧鸪天(昌甫同明叔饮赵崇公家) 鹧鸪天 登岳麓山 鹧鸪天 秋日晚霁有作 鹧鸪天 寿耶律总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罕的词语有哪些 千金之诺 入品用荫 六耳不同谋 喉焦唇干 包含兄的成语 烦弊 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十相俱足 嬖竖 委过于人 臼字旁的字 空头人情 包含空的成语 一字旁的字 麤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