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4:03
菩萨蛮 立春赠梅君
作者:朱中楣
凉风款款惊愁客。
萧萧短发衣衫窄。
秋色入园林。
新蛩鸣夕阴。
江南莼正美。
欲趁芦花水。
帘捲月痕收。
砧声隔画楼。
凉风轻轻吹拂,惊醒了愁苦的客人。
短发飘扬,衣衫单薄,让人感到寒意。
秋天的色彩渗透进园林。
新的蝉鸣在黄昏的阴影中响起。
江南的莼菜正是最美的时节。
我想趁着芦花飘摇的水面出行。
帘子轻卷,月光的痕迹被收起。
砧声在画楼之外回荡。
“江南莼正美”中的“莼”是指莼菜,古人认为它是江南水乡的特产,象征着丰收与美好。诗中提到的“砧声”则可能与传统的江南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生活的细腻与人情的温暖。
朱中楣(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在江南地区。他以词作见长,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的哲思。
此诗创作于立春时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江南美景的赞美。
《菩萨蛮 立春赠梅君》是一首富有春意与愁思的词作。开篇以“凉风款款惊愁客”点出愁苦的情绪,似乎在描述一个孤独的旅人。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开始,诗人却感受到了凉意,传达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接下来的“萧萧短发衣衫窄”表达了诗人的自身形象,短发与单薄的衣衫不仅是对环境的反映,也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不安。随着“秋色入园林”,季节的交替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诗人将秋意带入春天,营造出一种反差感,加深了愁苦的氛围。
“新蛩鸣夕阴”则引入了声音的意象,蝉鸣在黄昏的阴影中响起,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感觉。接着“江南莼正美”,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诗人由愁转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几句“帘捲月痕收。砧声隔画楼。”则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体现了人们生活的温馨与美好,砧声的隔离让人倍感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词在春天的背景下交织着愁苦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与生活之间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凉风款款惊愁客”中的“惊愁客”是指:
A. 愉快的旅人
B. 愁苦的客人
C. 忙碌的商人
D. 欢喜的朋友
诗中提到的“江南莼”象征着:
A. 贫穷
B. 美好
C. 寂寞
D. 遥远
“帘捲月痕收”中的“帘”指的是:
A. 窗帘
B. 帐篷
C. 门帘
D. 书卷
《春晓》与《菩萨蛮》的对比:
两者均描绘春天,但《春晓》更侧重于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菩萨蛮》则结合了愁苦与美好,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