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5:45
过太行
作者: 曹勋 〔宋代〕
太行庆助往还程,一带峰峦日日青。
岂比韩苏当日祷,兹行国事叶三灵。
全诗翻译:
在太行山的旅途中,喜庆的景象伴随我往返,连绵的山峰天天显得青翠欲滴。
怎么能和韩愈、苏轼当年祈祷的情景相比呢?如今出行是为了国事,仿佛有三位神灵在庇佑一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具有豪放的气质,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太行山时,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国事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国家事务的重视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过太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诗作,曹勋以太行山的壮丽为背景,展现了旅途中的喜悦与感悟。开篇“太行庆助往还程”一句,既点明了地理背景,又渗透出一种庆祝的氛围,似乎是在祝愿旅途顺利。在描绘太行山的“峰峦日日青”时,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将山的青翠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置身于其间。
转而提到“岂比韩苏当日祷”,则引入了历史文化的深度,韩愈与苏轼两位文学巨匠在此处不仅是个人的象征,更是对于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诗人以此作为对比,表达了自己在此行中的不同追求:他此行不仅是为了游玩,更是为了国事,体现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最后一句“兹行国事叶三灵”则将整个诗意推向高潮,三灵的提及不仅提升了诗的气氛,也暗示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祝福。整体来看,诗中不仅有清新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国家的深情厚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行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表现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士人责任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太行”指的是哪个地理位置?
A. 黄山
B. 太行山
C. 衡山
诗人提到的“韩苏”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人物?
A. 韩愈与苏辙
B. 韩愈与苏轼
C. 苏轼与李白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几个方面?
A. 自然与国事
B. 友谊与亲情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过太行》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思考。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曹勋则是在太行的美景中找到了喜悦与希望,两者的情感基调虽不同,但都反映出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