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2:0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2:08:29
作者: 李颀 〔唐代〕
大师神杰貌,五岳森禅房。
坚持日月珠,豁见沧江长。
随病拔诸苦,致身如法王。
阶庭药草遍,饭食天花香。
树色向高阁,昼阴横半墙。
每闻第一义,心净琉璃光。
这位大师的形象如同神灵般杰出,五岳之巅的禅房在他面前巍峨耸立。
他手握日月的珍珠,眼前豁然开朗,能看到遥远的沧江长流。
他能随病痛而拔去万千烦恼,身心如同法王般清净。
庭院里药草繁盛,饭食散发着天花般的香气。
树影映向高阁,白天的阴影横斜在墙上。
每当听到第一义理,心中便如同琉璃般明净透彻。
作者介绍: 李颀,字梦符,号青山,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人生哲理以及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颀在神力师院的游历期间,正值其求学与修行的阶段。诗中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以其清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李颀对佛教和自然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用“大师神杰貌”描绘出一位高人形象,给人以崇高的敬仰感。而接下来的“坚持日月珠,豁见沧江长”则暗示了修行带来的智慧和开阔的视野,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洒脱与从容。诗中不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药草”和“树色”,不仅描绘了环境的优美,更反映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心净琉璃光”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修行所带来的内心的明澈与光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越,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清净、超然的生活理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师”象征什么?
A. 高人 B. 平凡人 C. 武士
答案: A. 高人
“树色向高阁”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感受?
A. 阴郁 B. 宁静 C. 热闹
答案: B. 宁静
诗中“心净琉璃光”意指什么?
A. 内心的清澈与明亮 B. 外表的光彩 C. 世俗的繁杂
答案: A. 内心的清澈与明亮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