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04
流莺前身织丝女,犹抛金梭学机杼。
隔窗娇唤看蚕姑,娘子看蚕得几许。
今年蚕悭熟处稀,采余桑叶青满枝。
一年养蚕四番熟,安得长似开元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窗前看蚕的女子,她的前身可能是流莺,正忙着织丝,抛下金梭学习机杼的技艺。她隔着窗户娇声呼唤旁边的蚕姑,询问今年的蚕收成如何。今年的蚕因气候原因生长稀少,剩下的桑叶依然青翠满枝。一年养蚕四次,怎能像开元年间那样丰收呢?
姚勉,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关注民生而著称。他的诗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尤其擅长描绘农村题材。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蚕桑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诗人通过描写蚕女的辛劳,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尤其是对丝绸产业的依赖。
《看蚕娘子得几许》是一首细腻且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一位蚕女的日常,展现了当时农村女性的勤劳与智慧。诗的开头以“流莺前身织丝女”引入,巧妙地将蚕女与流莺联系在一起,既突出了女性的美丽与灵动,又强调了她们在生活中所肩负的责任。接着,诗中提到“隔窗娇唤看蚕姑”,生动地描绘了蚕女与蚕姑之间的互动,传达了女性在传统家庭中的角色和情感。
在经济上,诗中提到“今年蚕悭熟处稀”,反映了当年蚕产量低迷的现实,表现出对丰收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一句“安得长似开元时”更是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经济状况,流露出对昔日繁荣的怀念与对当前艰难的无奈。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观察,不仅展现了个体的辛勤劳作,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在经济变化中的困境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对农村女性辛勤劳作的赞美与对经济困境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蚕女日常生活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流莺”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努力
C. 贫穷
“今年蚕悭熟处稀”中的“悭”是什么意思?
A. 多
B. 少
C. 丰富
诗人怀念的繁荣时期是哪个?
A. 宋代
B. 开元时
C. 唐代
答案:
这两首诗与《看蚕娘子得几许》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时代背景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