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宫词三十三首》

时间: 2025-04-27 15:39:43

诗句

三年不废策儒宗,清问图回自九重。

不特赐书荣进士,圣君政本道中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9:43

原文展示

三年不废策儒宗,
清问图回自九重。
不特赐书荣进士,
圣君政本道中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学的推崇和对圣君治国理政的赞美。三年间,我始终未曾放弃对儒家经典的钻研,清晰的问答希望能让圣君从高处回望百姓。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进士的荣誉,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遵循的是中庸之道。

注释

  • :指的是书卷,文书,典籍。
  • 儒宗:指儒家学派的宗旨与学说。
  • 清问:清晰而诚恳的询问。
  • 九重:指高位,通常用来形容皇宫或帝王的地位。
  • 赐书:指皇帝给予的书信、封号或荣誉。
  •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代表学识和才能。
  • 圣君:明智、贤良的君主。
  • 中庸: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强调适度、不偏不倚的处世原则。

典故解析

  • 儒宗:儒家思想源于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石。
  • 中庸:出自《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强调中正平和的处世哲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字子勋,号舜华,因其学识渊博而受到当时文人的尊敬。他的作品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关注国家政治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作者以儒家经典为根基,表达了对万民与国家治理的思考,同时体现出知识分子对朝廷的期望与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儒学和圣君的崇敬,展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三年不废”表明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执着与坚定,这种坚持不仅是个人的学术追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随后的“清问图回自九重”则强调了作者对高位者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清晰的问答使圣君意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最后两句则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传达出作者对中庸之道的赞同,认为这是圣明君主治国的根本。整首诗简洁而意蕴深厚,体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抱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年不废策儒宗:三年里我始终坚持研读儒家的经典。
  2. 清问图回自九重:我希望通过清晰的问答让高高在上的君主也能关注到百姓。
  3. 不特赐书荣进士: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获得进士的荣誉。
  4. 圣君政本道中庸:而是希望圣明的君主能明白中庸之道是治国的根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问图回”和“赐书荣进士”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九重”比喻为皇权的象征,表达对权力的敬仰与对国家治理的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儒家思想的价值与重要性,以及对理想君主的期望,展现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儒宗:象征着知识与道德。
  • 九重:权力的象征,代表了帝王的地位。
  • 进士:学术成就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儒宗”指的是哪个学派?

    • A. 道家
    • B. 儒家
    • C. 墨家
  2. 诗人三年不废的是什么?

    • A. 农活
    • B. 读书
    • C. 旅行
  3. “中庸”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过于激进的行为
    • B. 适度、平衡的处世原则
    • C. 绝对的权力

答案

  1. B. 儒家
  2. B. 读书
  3. B. 适度、平衡的处世原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体现了对国家与政治的深刻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的联系。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此诗在对国家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而《宫词三十三首》则强调对政治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儒家思想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春闷 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 青玉案 余以枫香名词,漫赋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楚峰十二阳台路 青玉案 郴州苏仙岭访秦少游旅舍遗址,雨中饮集山半笠亭,用贺方回韵 青玉案·吟情老尽江南句 青玉案 题赵夫人文淑画 青玉案 无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丶字旁的字 汗流至踵 世界大同 包含汝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强死赖活 芜絶 迅笔 暗道 划时代 包含忆的词语有哪些 狠酒 心字底的字 秋波盈盈 蜉蝣撼大树 单人旁的字 包含槛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