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6:30
点点江霞染湿。宛宛柔丝欲缉。似借垂杨千尺线,密缀珊瑚粒。素苇青蘋应不及。只可惜系船风急。最好是碎红斜照里,乱糁秋渔笠。
细细的江霞映照着湿润的水面,柔柔的丝线似乎要缠绕在一起。像是借助垂柳的千尺长丝,密密地串连着珊瑚般的珠粒。白色的芦苇和青色的水草是无法相比的。可惜的是,系船的风太急。最美的情景是在碎红的光辉斜照之下,渔夫的斗笠在秋风中摇曳。
作者介绍:王时翔,字子明,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细腻清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雨中观察自然,感受到江边的美丽与人生的短暂。
《雨中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江边的雨景和水面上的光影。首句“点点江霞染湿”便勾勒出一幅若隐若现的画面,轻柔的江霞在湿润的水面上波动,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通过“宛宛柔丝欲缉”与“似借垂杨千尺线”两句,诗人将柳条与水波的柔韧巧妙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诗中“密缀珊瑚粒”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自然界中细小而美丽的事物,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珍惜。而“素苇青蘋应不及”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自然的敬畏,白色的芦苇和青色的水草,虽美但难以与江霞相提并论,突显出江边景色的独特魅力。
诗的最后两句“最好是碎红斜照里,乱糁秋渔笠”更是将景与情结合,渔夫的斗笠在夕阳的余辉中摇曳,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这种细腻的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气息,引人入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诗词测试:
“点点江霞染湿”中的“点点”是指: A. 细小的雨滴 B. 细小的光点 C. 细小的花瓣 D. 细小的泡沫
“最好是碎红斜照里”中的“碎红”指: A. 夕阳的余辉 B. 渔夫的斗笠 C. 小花瓣 D. 江水的波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时翔的《雨中花》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细腻的描写,而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壮丽的气势。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前者柔和细腻,后者豪放激昂,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