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2:28
题于越亭
扁舟亭下驻烟波,
十五年游重此过。
洲觜露沙人渡浅,
树稍藏竹鸟啼多。
山衔落照欹红盖,
水蹙斜文卷绿罗。
肠断中秋正圆月,
夜来谁唱异乡歌。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越亭停泊的小舟下,回忆起十五年前的游历。河洲的尖角露出沙滩,人们渡水时水浅;树枝间藏着竹子,鸟儿在啼鸣。山峦映衬着落日,红光斜倚着亭盖;水面波纹轻微,宛如绿罗绸缎。中秋之夜,圆月高悬,让人肠断心伤;夜里不知谁在唱着异乡的歌。
作者介绍:张祜,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字子华,号少山,长于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幽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再次来到越亭时,回忆起年轻时的游历,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正值中秋,月圆之夜,思乡情愫愈加浓烈。
《题于越亭》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舟停泊在烟波之下的宁静景象,诗人以此引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家乡的思念。开篇“扁舟亭下驻烟波”,以“扁舟”引入,营造出一种轻盈、灵动的意境,伴随着“烟波”的描摹,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丝朦胧与神秘。
接着,诗人通过“十五年游重此过”,让人意识到时光的流逝,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久别重游的复杂情感。诗中的自然景象随之展开,洲觜、沙滩、树竹、鸟鸣,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自然之美。
后半部分,诗句“肠断中秋正圆月”直指诗人的情感核心,圆月象征着团圆,然而在异乡的孤独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加显得沉重,夜里传来的异乡歌声更是加深了此情此景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优美的景致中透出一丝凄凉的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兼具了对生活的哲思与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中秋”意指什么?
“肠断”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