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9: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9:25:22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作者: 史俊 〔唐代〕
近郭城南山寺深,
亭亭奇树出禅林。
结根幽壑不知岁,
耸干摩天凡几寻。
翠色晚将岚气合,
月光时有夜猿吟。
经行绿叶望成盖,
宴坐黄花长满襟。
此木尝闻生豫章,
今朝独秀在巴乡。
凌霜不肯让松柏,
作宇由来称栋梁。
会待良工时一眄,
应归法水作慈航。
这首诗描绘了位于郭城南山的光福寺,寺中有一棵高大的楠木,象征着坚韧和挺拔。树根扎在幽深的山谷中,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树干高耸入云,令人感叹它的高度。傍晚时分,树的翠绿与山间的云气相融合,月光下偶尔传来猿猴的吟唱。游人行走在树下,望着那片绿叶仿佛成了遮盖,坐在黄花盛开的地方,衣襟上沾满了花瓣。这棵树曾在豫章生长,如今独自傲立在巴州。它凌霜而不屈服于松柏,历来被称为栋梁之材。期待有一天,能有良工来一观,愿它归于法水,成为慈悲的航船。
作者介绍: 史俊,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在游览巴州光福寺时,受到高大楠木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写光福寺的楠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树木的细致描写,又有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诗中“亭亭奇树”表现了树木的挺拔和独特,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其坚韧不拔的品格。诗人在树下的沉思与游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诗的最后几句提到“良工”和“法水”,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传达了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楠木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亭亭”形容的是哪个意象?
“凌霜不肯让松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