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衲衣》

时间: 2025-07-28 21:10:47

诗句

解组归来万事捐,尽将身世付安禅。

披来戒衲浑无事,不尚歌姬为乞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1:10:47

原文展示

题衲衣
作者: 陆树声 〔明代〕

解组归来万事捐,
尽将身世付安禅。
披来戒衲浑无事,
不尚歌姬为乞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解散了世俗的羁绊,归来后万事都不再挂念,
将自己的身世完全交给了禅宗的安宁。
披上这件僧衣,心中毫无烦恼,
不再羡慕歌姬的生活,也不愿为此乞求缘分。


注释

字词注释:

  • 解组:指解散世俗的束缚,回归内心的宁静。
  • 安禅:安静地修习禅宗,追求内心的平和。
  • 戒衲:指僧人穿的袈裟,象征着出家修行。
  • 歌姬:指歌唱的女子,这里指的是世俗的繁华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反映了明代士人对禅宗的推崇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这种情绪在当时文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隐士和修道者的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树声,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禅宗的理解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士人对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升温。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居或出家,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陆树声的《题衲衣》是一首表达内心宁静和超脱世俗的诗作。诗中的“解组归来万事捐”一句,传达出一种归隐的决心,诗人通过自我解脱,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将一切世俗的羁绊抛诸脑后。接着“尽将身世付安禅”则强调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愿意将自己的身世和命运完全交给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在第三句“披来戒衲浑无事”中,诗人穿上僧衣,象征着他已经决然选择了修行之路,心中无忧无虑,体现出一种极致的宁静与满足。而最后一句“不尚歌姬为乞缘”,则是对世俗生活的否定,诗人不再追求那些表面光鲜的生活,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陆树声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与向往,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解组归来万事捐:表达诗人解脱了世俗的束缚,回归内心的宁静状态。
  2. 尽将身世付安禅:表示他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禅宗,追求心灵的安宁。
  3. 披来戒衲浑无事:穿上僧衣后,心中毫无挂念,体现出一种极致的宁静。
  4. 不尚歌姬为乞缘:拒绝追求世俗的爱情与生活,选择内心的修行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戒衲”比作一种生活态度,隐喻追求的宁静与超脱。
  • 对仗:首尾呼应,前半部分讲述解脱,后半部分呈现内心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世俗的生活,反映了明代士人对禅宗的向往与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戒衲:象征出家修行的态度,代表一种清淡生活的选择。
  • 歌姬:象征世俗的繁华与诱惑,反映出诗人对其的拒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解组”指的是什么?
    A. 归隐生活
    B. 解除束缚
    C. 追求爱情

  2. 诗人选择“安禅”意味着什么?
    A. 追求世俗生活
    B. 寻求内心平静
    C. 参与歌唱活动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态度?
    A. 否定
    B. 赞美
    C. 追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由和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
陆树声的《题衲衣》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陆树声更强调一种出家的决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依恋。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陆树声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黄从事怀旧见寄 商於驿楼东望有感 宿荆州江陵驿 姑苏台 子规 寄进士卢休 病中题主人庭鹤 赠妓云英 送朗州张员外 姥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字旁的字 包含艺的成语 我武惟扬 急松松 解榜 爿字旁的字 一息千里 口燥唇干 履盈蹈满 单人旁的字 改弦易张 雨字头的字 兵工厂 努力加餐 束系 包含壶的成语 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