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3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34:06
野鹤相将拄杖前,
倚松穿竹各欣然。
山行一匝又一日,
云作四邻今四年。
名教之中元有地,
吾心以外别无天。
平生老仆犹疑我,
不是凡夫不是仙。
野外的鹤与我相伴,拄着手杖前行,
我倚靠松树,穿越竹林,心中各自欢喜。
在山中行走,转眼又是一日,
云彩环绕四周,时光已过四年。
在名教之中,虽然有位置,
但我心中所想,除了心外别无他天。
一生的老仆仍然对我有所怀疑,
我既不是普通人,也不是神仙。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道家思想的隐喻,强调个人内心的自由和超脱。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端,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山行》创作于方岳游山玩水之际,表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思。在当时,诗人们常借助山水表达对人世繁华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山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诗,诗人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与野鹤共行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山行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尤其是“云作四邻今四年”,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哲学思考,诗人反思名教与世俗,强调内心的自由与真实。诗人认为,名教之中的地位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的价值,真正的天地在于内心的追求与灵魂的升华。最后一句“不是凡夫不是仙”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思考,既不愿被世俗所束缚,也不想被神化,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立见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境界的特点。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由与内心世界的探求,强调了个体在名教与世俗中寻找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立见解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野鹤”象征什么?
诗人对名教的态度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
这两首诗都与《山行》在主题、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