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1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19:06
题黄玉圃巡使台阳花果图
作者: 吴王坦〔清代〕
尔雅自姬公,蒐讨穷大块。
后有山海经,所言同志怪。
荒略何从稽,于说亦荑稗。
乃知天地间,赋形各万派。
若非域外游,直犹等聋聩。
巡方绣衣行,几及扶桑界。
东溟凌沧波,惊涛历澎湃。
既至振纪纲,问民轸病瘵。
闻见往往殊,耳目为一快。
其中植物繁,罗列登市卖。
五色烂然陈,厥状难尽话。
细文如锦章,粗文如方罫。
枝叶非寻常,异味皆可嘬。
召工写此图,摹仿在公廨。
碧绿与丹朱,肖真事挥洒。
称名复辨种,按之悉能解。
我生里闬间,未得广行迈。
多识惭古人,拘墟徒自絓。
晴窗试展看,意旷若脱械。
虚名玷使星,愿无远弗届。
这首诗的意思是:
《尔雅》是由姬公所作,搜集并整理了古代知识的精华,后来的《山海经》也记载了许多奇异的事物。对于荒唐的事物,我该怎样考证呢?才能在这些说法中找到确凿的依据呢?所以我明白了天地之间,形态各异,万象千奇。如果不是到处游历,简直就像是聋子一样。
巡使身着华丽的衣服,几乎到达了扶桑的边界。东海波涛汹涌,惊涛骇浪一浪接一浪。既然已经抵达这里,便要振作纲纪,询问百姓的病痛与苦难。听到和看到的往往都不一样,耳目所及,真是一种快感。
这里的植物繁多,各种各样,排列在市集上出售。五彩斑斓,形态各异,难以用言语表述。细腻的花纹像锦绣,粗糙的像方格。树枝和叶子都与众不同,味道各有千秋。
我召集工匠绘制这幅图画,仿照这幅图在公署里挂起。翠绿与红朱,真实的事物尽情挥洒。再去称名辨种,按图索骥,皆能解说。我在世俗之间,未能广泛地游历。多识见让我惭愧古人,只能在乡间自我束缚。
晴天的窗前试着展开看看,心中意境开阔,仿佛脱离了束缚。虚名玷污了星辰,愿意无远的梦想能实现。
作者介绍: 吴王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风格细腻,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丰富的植物图景,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代文献的尊重。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图景,体现了吴王坦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代文献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古籍如《尔雅》和《山海经》,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诗人对知识探索的渴望。通过游历,诗人不仅开阔了眼界,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中对植物的细致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五彩斑斓的植物、各具特色的味道,都在诗人笔下活灵活现,仿佛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身的局限,表达出对古人知识的敬仰和自我追求的渴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求,充满了人文思想。诗人希望通过对植物的描绘和对古籍的引用,建立起一个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尔雅自姬公,蒐讨穷大块。
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的尊重,指出《尔雅》由姬公所作,搜集了众多知识。
后有山海经,所言同志怪。
提到《山海经》是后来的重要著作,里面所记载的奇异事物引人入胜。
荒略何从稽,于说亦荑稗。
对于荒唐的事物,如何考证其真实性呢?
乃知天地间,赋形各万派。
通过对比,认识到天地之间形态各异,万象纷呈。
若非域外游,直犹等聋聩。
强调游历的重要性,否则就如同聋子一般无法理解。
巡方绣衣行,几及扶桑界。
描绘了巡使的华丽与他接近极东的景象。
东溟凌沧波,惊涛历澎湃。
描绘东海波涛汹涌的壮观场面。
既至振纪纲,问民轸病瘵。
强调巡使的责任是询问民众的疾苦。
闻见往往殊,耳目为一快。
听到和看到的往往不同,感受的愉悦。
其中植物繁,罗列登市卖。
描绘市场上植物的繁多与美丽。
五色烂然陈,厥状难尽话。
植物的色彩丰富,形态各异,难以用语言表述。
细文如锦章,粗文如方罫。
植物的细枝如锦绣,粗枝如方格,形象生动。
枝叶非寻常,异味皆可嘬。
各种植物的叶子和味道都独特而美妙。
召工写此图,摹仿在公廨。
诗人召集工匠绘制植物图。
碧绿与丹朱,肖真事挥洒。
通过绘画表现植物的真实色彩。
称名复辨种,按之悉能解。
通过命名和分类,能够充分理解植物。
我生里闬间,未得广行迈。
表达了自己在乡间生活的局限。
多识惭古人,拘墟徒自絓。
对古人的知识感到惭愧,自己却仍然局限于乡村。
晴窗试展看,意旷若脱械。
在晴天中展开图画,心情开阔如同脱离束缚。
虚名玷使星,愿无远弗届。
希望名声不要玷污了理想,愿意追求更远大的目标。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古代文献的尊重,以及对自身局限的自省,反映出一种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尔雅》由谁所作?
A. 吴王坦
B. 姬公
C. 山海经
填空题: 本诗中提到的植物展示了其五彩斑斓的____。
判断题: 诗人对古代文献持有尊重的态度。
A. 正确
B. 错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王坦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前者更注重对植物的细致描绘,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