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己亥杂诗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8-01 20:58:15

诗句

车中三观夕惕若,七岁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0:58:15

原文展示:

车中三观夕惕若,
七岁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
三普贯珠累累若。

白话文翻译:

在车中感受到三观的警醒,
像七岁小孩的灵动文字般闪耀。
再次忏悔如耳边的提醒,
三普的珍珠串成珠链般闪烁。

注释:

  • 车中:指在车上,可能隐喻人生旅途。
  • 三观: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夕惕:夕阳西下时的警觉。
  • 灵文:形容文字生动有力。
  • 忏摩:悔过自省,重申自己的过错。
  • 三普:可能指某种典籍或经典,具体背景需参考历史。
  • 贯珠:串联的珠子,象征着事物的连贯性与美好。

典故解析:

  • 三观:传统文化中,三观是一个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支柱。
  • 忏悔:反映了个人的自省与悔悟,往往与佛教文化中的忏悔结合。
  • 珠链:在古代文人中,珠子常象征着智慧与宝贵的思想,串联起来象征着思想的连续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佩弦,号孟倩,清代诗人、政治家,著名的改革派人物。其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常以自省和社会观察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作者通过自省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己亥杂诗其二十二》是龚自珍的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歌,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开篇“车中三观夕惕若”意指在行驶的人生旅途中,时刻保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警觉,暗示着作者对自我反思的重视。接下来的“七岁灵文电熠若”则以孩童的纯真与智慧,展现出一种对知识渴望的态度,体现了对灵性与智慧的追求。

“忏摩重起耳提若”表现出一种对过往错误的悔恨和深刻反思,强调了自我修行的重要性。在最后一句“三普贯珠累累若”中,珍珠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智慧的累积,也暗示着人生经验的珍贵与连续,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人生哲理的珍视。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哲思的美感,既有个人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的观察,展现了龚自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车中三观夕惕若:在车中,三观如夕阳般警觉,强调人生的警醒。
    • 七岁灵文电熠若:七岁孩童的智慧,形象地展现出灵动的思维。
    • 忏摩重起耳提若:再次忏悔,耳边的提醒表明自我反省的必要。
    • 三普贯珠累累若:珍珠般的知识与经验,象征着智慧的积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三观比作夕阳的警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自我反思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强调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保持警觉与求知的态度。

意象分析:

  • 三观:象征人生的基本信念。
  • 夕惕:警觉的状态,暗示对生活的思考。
  • 灵文:知识与智慧的象征,体现出对真理的追求。
  • 忏摩:内心的反省与悔悟。
  • 珠链:知识的累积与连续,象征着智慧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观”指的是哪三种观念?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生命观、道德观、艺术观
    C. 社会观、历史观、生态观

  2. “七岁灵文”中的“灵文”指的是什么? A. 动人的诗歌
    B. 生动的文字和智慧
    C. 古代文学作品

  3. 诗中“忏摩重起耳提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与失落
    B. 悔恨与反思
    C. 快乐与满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杜甫:两者均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但龚自珍更侧重于自我反省与哲学思考,而杜甫则更强调历史的沉重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全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明雨晴游包山龙华寺过慈云岭 夕次杨村 送春答何高士 西兴渡 清明日大风雨 喜雪简社友 过李陵台 雪中早朝 中秋雨明日晴明玩月有作 长至日偕诸友游故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字旁的字 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恣行无忌 翦草除根 摇首咋舌 颓态 聿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礼单 中央处理机 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恒河沙数 穴见小儒 浓墨重彩 佐乘 彐字旁的字 久开头的成语 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