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7:09
己亥杂诗 其一一六
中年才子耽丝竹,
俭岁高人厌薜萝。
两种情怀俱可谅,
阳秋贬笔未宜多。
这首诗的意思是:中年才子沉迷于音乐与文学,生活俭朴却对繁华的事物感到厌倦。虽然这两种情感都可以理解,但在这阳秋时节,却不宜多写贬低之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舜华,号洵斋,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而著称,风格独特,富有个性。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1840年左右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感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清朝面临内外困局,龚自珍的作品常常带有批判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到的“中年才子”与“高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沉迷于音乐与文学,后者则表现出对繁华生活的厌倦。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时代的无奈与思考。
“阳秋贬笔未宜多”不仅是对写作的自我反省,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喻。阳秋象征着成熟与收获,此时写贬低的文字似乎不合时宜,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风气的思考。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在平淡之中透露出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性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的繁华与复杂时,应保持一份清醒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才子”指的是哪一类人?
A. 有才华的人
B. 贫穷的人
C. 运动员
D. 商人
“阳秋贬笔未宜多”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应该多写贬低的文字
B. 不宜在秋天写作
C. 在阳光明媚的秋天不应多写批评
D. 秋天是写作的最佳时节
诗中“丝竹”象征什么?
A. 粗糙的生活
B. 高雅的艺术与文化
C. 繁华的城市
D. 自然的风景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更加内省,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而李白则是通过豪放的饮酒来表现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两首诗都展示了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前者更偏向于批判与反思,后者则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