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1:4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1:43:27
五石·碧涧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苍岩高郁盘,下有千仞倾。
当时捐佩侣,寄此琤琮声。
坐石风露晚,心与秋月明。
沧浪若可濯,勿负冠上缨。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苍岩,底下悬崖峭壁的景象。昔日随从的佩饰已经舍弃,这里只留下琮琤的声音。坐在石上,晚风徐徐,心中与明亮的秋月同辉。若是沧浪能够浸泡,切莫辜负了头上的冠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与山水相融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弥逊隐居山水之间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浮华的超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递内心的宁静与明亮。
李弥逊的《五石·碧涧》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崇敬。首联“苍岩高郁盘,下有千仞倾”,以高耸的岩石为起点,描绘出深邃的山川景象,展现出一种雄伟的气势。接着,诗人提到“当时捐佩侣,寄此琤琮声”,抛开世俗的羁绊,留下的只是清脆的玉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坐于石上,享受晚风的轻拂,内心与明亮的秋月相互辉映,描绘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沧浪若可濯,勿负冠上缨”则是对自由和自我约束的思考,期望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间,保持对自身身份的珍视。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由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超然,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五石·碧涧》的作者是?
诗中“琤琮声”象征什么?
“勿负冠上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