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杨少尹序》

时间: 2025-04-27 06:30:51

诗句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其在斯人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0:51

送杨少尹序

作者: 韩愈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前,疏广和他的两个儿子因年老而辞去官职,公卿们在城外搭设帐篷,数百辆车在路上排列,观者众多,大家都在叹息流泪,称赞他们的贤德。汉朝的历史已经记录了这些事情,而后代的画家们也描绘了他们的踪迹,直到今天仍让人瞩目,仿佛是前日之事。国子司业杨巨源,因擅长诗歌而教育后辈,一旦年满七十,也辞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世人常说古今人无法相及,但如今杨和二疏,其意又有何不同呢?我作为公卿中的一员,因病未能出门,不知道杨侯离开时,城门外送行的人有多少,车有几辆,马有几匹,道旁观者是否也在叹息,以知晓他的贤能。太史氏是否能将这些事情传扬下去,继承二疏的遗迹,未可知。如今世上没有画家,但画与不画,实在无所谓。然而我听说杨侯的离去,受到众人的爱护与惜别,甚至有人认为他是都少尹,未曾断绝他的俸禄。还有人为他作诗歌以劝勉,京师中擅长诗的人们也都参与和作。但是,我不知道当年二疏的离去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古今人是否相同,未可知。古代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官后无处可归。杨侯当年被推举,唱着《鹿鸣》而来。如今他的归去,指着树说这是某树,乃是我先人种的,某水某丘,是我童年时嬉戏的地方。乡人都对他倍加尊敬,告诫子孙杨侯不离开故乡是法则。古人所说的乡先生死后可以祭祀于社的,难道是指他吗?难道是指他吗?

注释

  • 疏广: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因其贤德而受到后世敬仰。
  • 杨君巨源:指杨少尹,唐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
  • 都门:指京城的城门。
  • :古代祭祀的地方,代表对祖先的尊重。

典故解析

  • 《鹿鸣》:古代诗歌,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代表对故乡的思念。
  • 二疏:指疏广和他的两个儿子,象征着古代士大夫的贤德与家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古文,提倡儒学,是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晚年,表达了对杨少尹的惋惜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士大夫身份与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杨少尹序》不仅是对杨少尹的送别,更是对古今士人情感的深刻思考。韩愈通过对疏广与杨少尹的对比,强调了古今士人的相似之处,展现了人们对贤德之人的普遍敬仰。诗中通过叙述杨少尹归乡的情景,表现了乡土情怀与对故土的眷恋,揭示了士大夫在官场与归乡时的心理变化。

在韩愈的笔下,杨少尹的离去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坚守。诗中提到的“乡人莫不加敬”,反映了杨的德行在乡里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风尚。韩愈通过对杨的深情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贤者的尊重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昔疏广受二子:回忆疏广及其儿子因年老辞去官位。
    2. 公卿设供帐:公卿设立帐篷为其送行,显示对其的尊重。
    3. 车数百辆:形容送行的盛况,表达对贤者的敬仰。
    4.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引入对古今士人相似性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杨少尹与二疏的对比,强调古今士人的共同特征。
    • 排比:如“车几辆,马几匹”,增强气氛的庄重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贤者的送别,反映出对士人精神的追求与对故乡情感的依恋。

意象分析

  • “车”与“马”:象征着士人的地位与影响力,也反映出送别的盛况。
  • “乡”:代表着归属感与故土情怀,是士人理想归宿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少尹因何辞去官职?
    • A. 年老
    • B. 生病
    • C. 受贿
    • D. 其他原因
  2. 韩愈在诗中提到的“二疏”指的是谁?
    • A. 唐代的两位学者
    • B. 汉代的政治家
    • C. 宋代的诗人
    • D. 明代的官员
  3. 诗中提到的“鹿鸣”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欢乐与和谐
    • C. 战争
    • D. 孤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 《登高》 by 杜甫: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是送别诗,但更显豪放与洒脱。
  • 《夜泊牛津》 by 张继:在怀乡情绪上与《送杨少尹序》相似,但更具抒情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古荡归途 杂剧·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 杂剧·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 孟淳仰瞻圣驾 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采桑子 阮郎归 其五 庆春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蕴皆空 餈餻 包含召的成语 采字头的字 包含年的成语 顽皮赖肉 色字旁的字 硝云弹雨 断烂朝报 单人旁的字 自奉菲薄 禁庭 九芒珠 頁字旁的字 火蜃 阜字旁的字 抚膺之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