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03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应制
牛斗三分国,龙骧一统年。
智高宁受制,风急肯回船。
有策擒吴嚭,无言让范宣。
援孤因势屈,功重为谗偏。
旧迹灰尘散,枯坟故老传。
百代逢明主,何辞死道边。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浚的追思,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国家的分裂如同牛斗一般;而龙骧则象征着统一的力量。智者高明,怎样会轻易受制于人呢?风急时又怎能回船?有计划地抓住吴国的吴嚭,却没有言辞让范宣来退让。孤立无援的境地因为形势而屈服,功劳重大却遭到谗言的中伤。昔日的遗迹如同灰尘般散去,荒凉的坟墓只剩下古老的传说。百代之后若能遇到明主,何必在死亡之路旁感到惋惜呢?
张说(约675年-740年),字子容,唐代诗人,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作品中常融入政治与历史的元素。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王浚的墓志铭,反思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国家局势,展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应制》以王浚的墓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诗中首先描绘了国家分裂的惨状,牛斗三分的比喻形象而生动,显示出当时政治的动荡不安。接着,诗人以龙骧象征国家统一的希望,提出智者不应受制于人,表明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后续的“风急肯回船”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暗示在危急时刻,真正的智慧和勇气更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引入历史人物吴嚭与范宣,借此表达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吴嚭的被擒和范宣的宽容相对照,诗人似乎在探讨历史的公正与偏见。功重者常遭谗言,这种对权力与名誉的深刻剖析,使诗作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诗人以“百代逢明主”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强调在历史的长河中,明主的出现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给予人们新的生机。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情感的沉重与希望的升华,使整首诗既有深度又充满力量。
整首诗歌围绕历史与命运、政治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展开,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未来明主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慨。
诗中“牛斗”象征什么意思?
A) 和平
B) 分裂
C) 繁荣
答案:B
“龙骧”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国家统一
B) 战争
C) 个人能力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吴嚭与范宣分别象征什么?
A) 胜利与失败
B) 智慧与宽容
C) 权力与谗言
答案:C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背景与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