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江红 寿陈丈良臣》

时间: 2025-05-23 13:18:05

诗句

有*之后,国于陈、庆流苗裔。

远世有、异人间出,簪缨不坠。

别派中分汾水右,英灵吸尽姑山气。

看凤麟、来应太平期,为佳瑞。

都未展,经帮志。

医与卜,浑作事。

把活人手段,此中聊试。

德义不孤朋友乐,田园粗了儿孙计。

有鬓丝、禅榻老生涯,栖心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18:05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寿陈丈良臣
作者:段克己(金朝)

有之后,国于陈庆流苗裔。
远世有异人间出,簪缨不坠。
别派中分汾水右,
英灵吸尽姑山气。
看凤麟来应太平期,为佳瑞。
都未展,经帮志。
医与卜,浑作事。
把活人手段,此中聊试。
德义不孤朋友乐,
田园粗了儿孙计。
有鬓丝禅榻老生涯,
栖心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丈良臣的祝寿,开篇提到国运与陈庆的后代有关,指出在遥远的历史中,有异人从人间出现,显然是对陈的赞美。接着提到在分汾水的右边,英灵吸取了姑山的气韵,暗示着希望与平安的未来。诗中还提到,尽管理想未能实现,但仍然在努力追求,医者与卜者的事都混合在一起,只求活人的方法来试探。最后提到德义并不孤单,朋友们共享乐趣,田园虽然粗糙,但为儿孙谋划未来。尽管白发渐生,但依旧寄情于内心的宁静。

注释

  • 陈庆: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寓意着国家的兴旺。
  • 簪缨不坠:形容高贵的身份与地位不曾丢失。
  • 凤麟:神话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与和平。
  • 姑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借指美好的气候与环境。
  • 德义不孤:强调道义的力量,朋友将相互扶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段克己,金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诗常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与变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祝寿的方式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寿陈丈良臣》是一首充满祝福和期待的诗,透过对陈丈良臣的祝寿,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和朋友的美好祝愿。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开篇即点出国运与陈庆后裔的联系,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传承的重视。接下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安宁与祥和的氛围,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中提到“英灵吸尽姑山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也隐含着对英雄人物的追思与向往。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际关系和家庭的关注,强调“德义不孤”,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爱。诗的结尾以“有鬓丝禅榻老生涯,栖心地”总结,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之后,国于陈庆流苗裔:强调国家的根基与后代的传承。
  2. 远世有异人间出,簪缨不坠:赞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彰显地位与身份。
  3. 别派中分汾水右,英灵吸尽姑山气:以地理位置暗示力量的来源,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4. 看凤麟来应太平期,为佳瑞:预示着和平的到来,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5. 都未展,经帮志:虽然理想未能实现,但仍在努力追求。
  6. 医与卜,浑作事: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交织在一起,反映社会的复杂性。
  7. 把活人手段,此中聊试:尝试生活中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8. 德义不孤朋友乐:道义感召朋友,共享快乐。
  9. 田园粗了儿孙计:家庭与未来的规划,体现对后代的关心。
  10. 有鬓丝禅榻老生涯,栖心地:虽有白发,但心中依旧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凤麟”象征吉祥,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意象如“德义不孤”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祝寿的形式,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麟:象征吉祥与荣耀,代表着美好的未来。
  • 汾水:水的流动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变化。
  • 姑山:自然的象征,表示生活的美好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麟”象征什么?

    • A. 历史
    • B. 吉祥
    • C. 友谊
    • D. 自然
  2. 诗中提到“德义不孤朋友乐”,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 道义让朋友们感到孤独
    • B. 朋友们的快乐来源于道义
    • C. 朋友们不喜欢道义
    • D. 道义与朋友无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孤独与思乡情感与《满江红》中对友情和国家未来的期盼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 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为个人,后者则强调集体与社会。

参考资料

  • 《金朝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段克己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草 石几 忆昔 居庸关 其一 送陈廷器通政 吊崖 腊雪二首 寄怀晓沧上杭兼示族人 其一 白云洞 射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斗量筲计 宝盖头的字 不差毫厘 带礻的字有哪些?带礻的汉字大全 鬼工神力 金字旁的字 洞悉底蕴 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旁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 轩的同音字全收录_汉字轩发音详解 三撇旁的字 山枇杷 倚事 相字的拼音详解_相字的正确发音与写法 坼副 耒字旁的字 一索得男 臭名昭彰 于字草书怎么写?这份于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