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12:30
原文展示:
除夕同舍集饮
汪元量 〔宋代〕
万里阴寒泪欲流,暂时欢笑且忘忧。
已呼赤脚来烹雁,更遣苍头为割牛。
燕伎女来情不恶,鲁男子在话难投。
欲怜半夜朝天去,霜瓦差差十二楼。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地方,阴冷的天气让人泪水欲流,暂时放下忧愁,享受片刻的欢笑。
已经叫来仆人准备烹饪大雁,又派人去宰杀牛只。
燕地的歌女到来,气氛并不差,但与鲁地的男子交谈却难以投缘。
可怜那些半夜就要朝天而去的人,他们面对的是霜覆盖的层层高楼。
注释:
- 万里阴寒:形容距离遥远且天气寒冷。
- 泪欲流:形容心情悲伤,泪水几乎要流出来。
- 赤脚:指仆人或下人。
- 烹雁:指准备烹饪大雁,象征着丰盛的宴席。
- 苍头:指老仆人。
- 割牛:指宰杀牛只,也是宴席的一部分。
- 燕伎女:指来自燕地的歌女。
- 鲁男子:指来自鲁地的男子。
- 话难投:指交谈不投机,难以沟通。
- 朝天去:指前往朝廷或重要场合。
- 霜瓦差差:形容屋顶上覆盖着霜,层层叠叠。
- 十二楼:指高楼,可能象征着朝廷或重要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宴饮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俗和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除夕夜,诗人与同僚或朋友集会饮酒时所作,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人物的情感交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除夕夜的宴饮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首联以“万里阴寒”和“泪欲流”开篇,营造了一种遥远而悲伤的氛围,但随即以“暂时欢笑且忘忧”转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宴会场景,描绘了热闹的气氛和人物的情感交流,其中“燕伎女来情不恶”与“鲁男子在话难投”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尾联以“欲怜半夜朝天去”和“霜瓦差差十二楼”结束,既表达了对那些不得不离开的人的同情,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高楼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阴寒泪欲流:开篇即以“万里阴寒”形容距离遥远且天气寒冷,“泪欲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 暂时欢笑且忘忧:转折句,表达了诗人暂时放下忧愁,享受片刻欢笑的积极态度。
- 已呼赤脚来烹雁:描绘了宴会的准备工作,通过“赤脚”和“烹雁”展现了宴会的丰盛。
- 更遣苍头为割牛:继续描绘宴会的场景,通过“苍头”和“割牛”进一步展现了宴会的热闹。
- 燕伎女来情不恶:描述了宴会中的歌女,通过“燕伎女”和“情不恶”展现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 鲁男子在话难投:通过“鲁男子”和“话难投”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欲怜半夜朝天去:表达了对那些不得不离开的人的同情。
- 霜瓦差差十二楼:以“霜瓦差差”和“十二楼”描绘了高楼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高楼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欲流”比喻内心的悲伤。
- 拟人:如“霜瓦差差”赋予霜瓦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 对仗:如“燕伎女来情不恶,鲁男子在话难投”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宴饮场景,诗人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高楼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里阴寒:形容距离遥远且天气寒冷,营造了一种遥远而悲伤的氛围。
- 泪欲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 赤脚:指仆人或下人,展现了宴会的准备工作。
- 烹雁:象征着丰盛的宴席。
- 苍头:指老仆人,展现了宴会的热闹。
- 割牛:也是宴席的一部分。
- 燕伎女:指来自燕地的歌女,展现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 鲁男子:指来自鲁地的男子,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朝天去:指前往朝廷或重要场合。
- 霜瓦差差:形容屋顶上覆盖着霜,层层叠叠,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高楼的向往。
- 十二楼:指高楼,可能象征着朝廷或重要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赤脚”指的是什么?
A. 仆人
B. 赤脚大仙
C. 赤脚医生
答案:A
-
诗中的“燕伎女”指的是什么?
A. 燕地的歌女
B. 燕地的舞女
C. 燕地的女子
答案:A
-
诗中的“鲁男子”指的是什么?
A. 鲁地的男子
B. 鲁地的文人
C. 鲁地的官员
答案:A
-
诗中的“霜瓦差差”形容的是什么?
A. 屋顶上覆盖着霜
B. 屋顶上覆盖着雪
C. 屋顶上覆盖着冰
答案:A
-
诗中的“十二楼”可能象征着什么?
A. 朝廷或重要场所
B. 高楼
C. 宫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汪元量的《除夕同舍集饮》: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汪元量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汪元量的《除夕同舍集饮》: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汪元量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宴饮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是研究汪元量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汪元量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汪元量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