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2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23:43
水调歌头·渊明最爱菊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
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
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嵸。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
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渊明最喜欢的是菊花,在三条小路上也种上了松树。
谁来整理这些千年风味的山水?
手中拿着《离骚》读遍,自扫落下的花瓣,吃过后,
拄着拐杖走在晨霜浓厚的草地上。
皎洁的月光独自伫立,更加插上了万朵芙蓉。
水流潺潺,云雾缭绕,石头峭壁高耸。
素雅的琴声和浑浊的酒邀请客人,
确实有古人的风范。
只怪青山巧妙,目光横看成岭,
转过身已成高峰。
诗句的活力,日月之间总有新的变化。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常以壮志豪情和浓厚的历史感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辛弃疾晚年,他在词中寄托了对陶渊明的赞美,同时表达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历史与个人理想的思考。
《水调歌头·渊明最爱菊》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词作,辛弃疾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和自然之美。开篇便点明渊明对菊的喜爱,象征了他清雅脱俗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中描绘了山中景色与个人情感交融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在诗的后半部分,辛弃疾通过对山的形态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生命的无常,流露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整首词通过对古人风范的追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辛弃疾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渊明最爱菊”中提到的渊明是指谁?
A. 陶渊明
B. 屈原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素琴浊酒”表达了什么?
A. 追求权力
B. 文化与情感的交流
C. 对物质的贪欲
D. 对战斗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